雲清瀾丟下這句話後就頭也不回地轉身離去,可因為這幾個字,身著素衫的男子那如沉靜如潭的眼眸就重又蕩起無垠碧波,綿延不絕的愛意自秦朝楚的眼眸席捲而出,就這麼一直跟著雲清瀾的腳步,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中元大街的盡頭。
“殿下?殿下?”
秦朝楚最終是在笛靈的一聲聲呼喚中回過神來的。
見秦朝楚回神,笛靈就當即不解道:“您怎就讓小姐走了?”
卻見秦朝楚緩緩低頭,眸光就自然而然地落到笛靈手中端著的火紅嫁衣上。
他抬手覆上嫁衣輕柔地來回撫摸,指尖劃過一處凹陷,就倏爾停頓下來:“她走了嗎?”
那凹陷處正淺淺印出一道被珠釵壓過的皺痕:“她是願意來了。”
秦朝楚話說的前言不搭後語,笛靈見狀就頗為無奈地搖搖頭:看來殿下,是真被她家小姐給迷住了。
秦朝楚兀自站在原地,昏沉暮色中就又漸走來一人,那人一瘸一拐行走緩慢,待終於走到近處一看,竟是身纏紗布的張平良:“殿下,武朝各處州縣的摺子都已歸整好了。”
張平良躬身行禮,如今天下大旱,各個州郡都自顧不暇,稷元雖說早有儲備,可他們地處北寒,又能有多少糧食?
這個時候秦朝楚願一視同仁地給武朝百姓生路,張平良感懷在心就自願歸入大胤。眼下雖說身受重傷,可入城之後人手短缺,秦朝楚既要讓武朝平穩地與稷元一道並為大胤,那就自然要了解這朝中政事。張平良是秀才出身,十年寒窗飽讀詩書,來做此事是自然是不在話下。
張平良頓了頓又道:“末將按照州郡,將大旱以來朝中各處呈遞上來的奏疏分門別類,其間京都城書一十五份,汴州城書二十二份,豫州城書六份,而沛州太守蔡譯文,則只在月前傳書一份。末將現已派人將這四十四份奏疏送往殿下寢居,還請殿下前往批閱。”
這裡面就屬汴州最多。
汴州北接京城,南連沛州,又西鄰豫州,其間人口最眾,商貿往來下就更是諸事繁多,武朝其餘各個州郡的事或多或少都要與其扯上關系,秦朝楚聞言沉思片刻,隨道:“那便先看汴州的吧。”
這邊秦朝楚一頭紮進武朝覆亡後的繁冗的政事,而那邊雲清瀾則尋了匹快馬一路南行。槐夏將盡,白鷺相逢,本當是千帆過盡後的終得圓滿,可這歷經波折的二人卻又將再度分隔兩地。
但不同於先前那無數次無可奈何的命運的捉弄,今日的他們頭一次滿懷期望,盡管各自踏上征程,卻又不約而同地等待著來日互訴衷腸的時刻。
且說雲清瀾一路向南,大旱之年的酷熱終於在四月末時顯露鋒芒。
沿途河幹草枯,就連馬匹都失了力氣。雲清瀾越往南沿途就愈見的幹旱,這種幹旱在進了沛南後變本加厲,雲清瀾牽著馬走了一天,竟是連口水都沒找見。
如此酷熱,人還能借著鬥笠幕籬聊做遮蓋,可馬卻是已經受不了了。
沛南極端的幹旱已讓雲清瀾的馬寸步難行,雲清瀾見狀索性摘鞍卸鐙任其離開,自己則徒步繼續往南。
沛南是沛州最南的邊線,過了沛南,就是達臘。
地平線處遠遠顯出沛南邊境村縣的影子,可雲清瀾越是靠近,心裡就越是不安。
這半年間身在朝局,許多事來不及也不容她細想,可這一路心緒漸漸澄明,先前被她忽略的諸多細情就又一一顯現出來:兄長男扮女裝前往達臘,若是被人揭穿了身份該怎麼辦?再加上他身受重傷又無人在旁看護,若是起了爭執又該如何自保?
其實男扮女裝的事雲清瀾一開始不是沒有想過。
達臘路途遙遠,郡主又身份尊貴,這送親的隊伍一路往南,沿途儀仗吹吹打打必定是行徑緩慢,等到了達臘,兩國和親又是諸事繁雜,既要裁服配冠,又要選定良辰,如此折騰一番就又要月餘。
這麼算下來,兩個月之內兄長應當會安然無事。
而彼時又逢秦朝楚訪朝和談,國政要事下朝臣軍將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人密切關注,是以雲清瀾就想著等朝中事告一段落再快馬而去南下追尋。
卻沒想到風雲變幻,等她從諸事中脫出身來時竟已過了四月。算算日子,即便這送親的儀仗再慢,他們三月內必也已到了達臘。
而如今武朝覆亡,和親一事就再無從說起,達臘人兇猛好戰,雙方多年爭鬥下又早與雲家結下血仇,此時郡主身份如同虛設,將門之女卻招憤致恨,兄長在那邊孤身一人又無依仗,如今勢弱只怕會被群起而攻之。
這麼想著,雲清瀾腳下就走的愈快。
一路疾行,雲清瀾終於在夜幕將至時抵達沛南邊境的一處縣城。
縣城毗鄰塞魯河,是武朝的邊境縣城。以塞魯河為界,武朝和達臘分治南北,這塞魯河常年河水湍急,是沿岸百姓的母親河,可酷熱之下河水幹涸,那原本洶湧奔騰的河水就只剩幹裂的河道。而越過河道,就是達臘。
雲清瀾站在城門前,於昏昏夜幕中抬頭去看,便見那石刻的牌匾上正赫然寫著“平倉”二字。
平倉縣。
雲清瀾一邊心下默唸,就一邊跟著一腳邁進城中,可進了城,裡面卻是空無一人。
作者有話說:
槐夏:四月
真離譜男主又要下線了··我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