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知直接走到像陽臺一樣,凸起的位置。
他向著眾人招手,請他們一起過來。
這裡佔地面積能有50平方米左右,只來了幾個人,和張知站在一起。
只見他們腳下的陽臺立刻分離,這竟然不是實體物質,而是由光組成的物質。
形成一道彩虹色的光,這光形成遮蔽,在重力場的拖動下,他們遠離反重力大廈。
這是電磁波的高階應用,可以讓人觸控到光。
現在科研人員除了發現它可以當做彈性防護裝置。還沒有實際的進展。
眾人依次來到陽臺,圍攏在反重力大廈周圍。
只見這時,從遠方飛來一個反重力大廈的附屬樓層。
這個樓層,是張知和李菱秋的家。
它不知有住宿功能,還能隨時對整個反重力大廈進行觀察和調整。
裡面還特意加了一個遊樂園,供未出生的孩子使用。
只見這層樓,飛到反重力大廈頂上。
反重力大廈最頂上的一個房間,它立刻脫離,向上飛起。
這層樓隨後坐落在它的位置。穩穩的停在反重力大廈上。
大樓連線處的電磁鐵開始啟動。強大的吸附力,把它們牢牢的吸附在一起。
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管道連線在一起。
兩個管道的連線處開始融化,變成液態金屬。之後完全融合在一起。
隨著磁場的改變,它們又變成固體。
這是比焊接更先進的連線技術,最關鍵的是它可以隨時接上和斷開。對裝置效能不影響。
之後反重力大廈的頂層,它再次落下。
一個反重力大廈樓層,就拼接完成。
這個過程很快,但每個過程都是那麼的優美。
有的人一笑而過,有的人心事沉重。
在不懂行的眼裡,這就是上下一扣,很簡單的事情。
在懂行的眼裡,這是極為複雜的事情,就是最關鍵的精準定位。那也是很困難。
要知道,天空上可是颳著七級大風。在這個風力下,它們的接觸必須達到微米級別。
這才能讓每個管道,都不出現差錯。
特別是位於中心的磁懸浮電梯,它的安裝精度很高。需要達到奈米的安裝精度要求。
張知看到反重力大廈安裝完成後,他又招呼人們,重新回到反重力大廈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