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當然不能像某些中二青年,意氣用事。
他們又是同事,沒有利益的糾葛。沒人情商低到落井下石。
張知開始驗證,他提出的第二條假設。
能量防護罩的形狀與硝酸‘釒典’的狀態有關。
實驗助手按照要求開始佈置實驗。
這個狀態,是指硝酸‘釒典’的內部結構。
與晶體的外部形狀,物理狀態。比如是圓形方形,或是固態液態,都沒有關系。
它是指硝酸‘釒典’分子間構成的空間結構。
比如金剛石,石墨,石墨烯。
它們都是由碳原子構成,但它們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各不相同。
這就是組成它們碳原子的空間構型不同,所帶來的效果。
現在實驗臺上,放置三個等質量的硝酸‘釒典’化合物。
中間的那個,是經常做實驗的常規形態,一個五邊形綠色晶體。用作對照組。
左邊的那個,它是一個八稜柱。
右邊的那個,像一張很薄的金屬片。一面是黑色,一面是銀白色。
為了讓實驗更直觀。它被彎曲成一定的弧度。
孫謙看著實驗臺中,懸浮在空中的三種不同狀態的物質。
他好奇的向旁邊的趙智勇打聽:“小趙,你們是怎麼製作出來的這三種物質。”
趙智勇微微一笑,他解釋道:“這幾種狀態的製造很容易。
我們調節‘釒典’原子和二氧化氮,它們反應時的氣壓強度,製造出來的物質。”
他們話音剛落,相同的三道鐳射已經打在物體的表面。
趙智勇有些擔心的說道:“老孫,我們站在這裡安全嗎?
我看到它們的實驗過程,可是能級很高,鐵都被氣化。”
孫謙用放心的眼神看著他,給他解釋道:“張總的第一個假設驗證成功。
光罩大小,應該和分子的數目有關。它們的質量都是相同,光罩只能擴充套件半米。
我們在這裡好安全,不用擔心。”
實驗進行中,光罩還沒有穩定。他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三種不同的光罩形態。
這說明張知的第二個假設,也是正確。
他們不盡感慨,張總不愧帶領公司發展的人物。
透過事物的表象,能看到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