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到聲音看去,孫謙懸浮在空氣中,臉色通紅。
張知看到這種情況,他急忙讓機器人把孫謙拉回來。
孫謙來到安全地帶,他就大口的呼吸。臉色漸漸地平複下去。
他心有餘悸的說道:“沒有重力的世界太可怕,我呼吸的空氣它不流動。二氧化碳竟然停留在嘴邊,實在是太可怕了。”
張知聽到孫謙這種一說,他就明白發生什麼情況。認可的說道:“這也是它的效果之一。以後不能讓反重力場在公共場合展開,只用要承載的物質具有反重力功能就可以。”
他說完,從實驗臺上拿出一個金屬圓盤。
開啟臺燈裝置裡的籠型結構,拿出藍色正三稜錐,放入金屬圓盤同樣的裝置中。
張知指著這個金屬圓盤,他高興的說道:“這個是我製造的反重力驅動裝置,它可以透過改變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間接的推動它行進。”
他看到眾人不解的目光,直接開始解釋。
“我還是舉例子,大家中學時都上過物理課。瞭解兩個磁鐵同磁極相互排斥的現象。
你們也知道在電磁場中,帶電粒子運動的軌跡。它和磁場還有粒子本身關系。
你們可以把地球上複雜的重力場,想象成一個靜態的磁場。這個金屬圓盤想象成帶電粒子,這個現在就好理解了。”
張知說話的同時,他開始啟用金屬圓盤上的反重力場。
只看到金屬圓盤憑空漂浮,緩緩的在原地轉動。
它隨著張知手指的方向移動,速度時快時慢。
孫謙看到這種現象,他驚訝的說道:“張總,這個金屬圓盤的移動消耗能量嗎?你是怎麼指揮它運動。”
張知微笑的說道:“這個金屬圓盤當然需要能量提供,這一會,就消耗數白度電能。用人工智慧控制它的引力場變化。
我現在還沒有研究那麼深入,以後可能會撬動太陽的引力場提供能量。”
聽到張知的話,眾位科學家露出震驚的神色。
這項技術真要研發出來,受益最大的就是宇宙探索。宇宙中充滿恆星的引力場,如果能用來提供能量。這真實太大的發現,星際遠航不是夢想。
張知陪同他們一起研究這個反重力場,一上午很快的過去。
“張先生,打擾了,我們也該離開。”張勝海笑著說道。他準備帶著中科院的專家離開。
張知從金屬圓盤中拿出正三稜錐,遞給張勝海說道。
“張院長不要推遲,我們可以隨時製造出來。你們掌握這項技術還需要很久,先用這個研究。”
“真是謝謝了。”張勝海滿面笑容的接過,“張先生,我們科學家榮譽很重要,但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將要提名,有需要我們給你提名。”
張知擺擺手說道:“這幾乎是終身成就獎,我一個年輕人就不參與了。”
張知和張勝海他們告別之後,就回到房間準備吃飯。
李菱秋看到張知進來,她恭喜的說道:“國外媒體報道,你獲得諾貝爾獎的提名。”
“提名而已,就是諾貝爾獎真的頒發給我,我也不要。”
張知終於知道張勝海臨走時候,他話裡的意思。
他是早得到訊息,提醒給張知提醒。他真要自己去領獎,估計都回不來。
感謝品格ku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