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還有可能關乎他們生死利益。
乃至於他們的身後名。
一想到回頭史書上要是記載殉葬制在他們這朝,在他們這些官員當官時恢複,那他們都感覺無顏面對後世子孫。
這還僅僅只是一點。
一旦起了現在這個所謂的自願殉葬的頭,那回頭太子妃嬪要不要殉葬,過些年明輝帝死了,他的無子妃嬪要不要殉葬,乃至於他的貼身太監,寵信的官員之類的,要不要殉葬?要不要自願?
有時候有些事,不會因為想著就這麼一回,以後不會了便能控制得住的。
有些口子一旦開了。
恐怕就很難再剎住車了。
現在皇帝能讓太子的屬官們自願殉葬,那以後富商能不能跟欠自己幾十兩銀子的人說免了你的債務,但是你要自願殉葬,不然就得家破人亡給我還債。
其他世家勳貴會不會有樣學樣?
你皇帝可以自願不犯法。
我們憑什麼不能自願?
不都是自願……
出於這些問題的考慮,在場百官立刻就有了個默契,那就是寧願讓這些太子屬官全家處斬,也不能開殉葬苗頭。
隨著一二品大員出來阻止。
後面那些三四品官也反應了過來。
趕忙附議。
看著他們這齊心協力的樣子,明輝帝他都不由笑了起來,並隨即嘲諷道:“諸位倒是還挺齊心協力的,就是不知道今天朝堂上發生的事傳到了天牢裡,那些太子屬官會不會感激你們?”
這話哪用得著問……
鐵定不可能感激啊!
估計當場咬死他們的心都有了。
即便那些天牢裡的太子屬官們都很清楚,明輝帝讓他們自願殉葬這件事不妥,特別是對後來者和民間影響極壞。
但在犧牲自己保住全家的誘惑下。
估計他們都會裝傻裝不知道。
畢竟影響再壞,那也比不上把自己全家人的命保下來要緊,如果自家人都死絕了,再沒影響,他們也享受不到。
所謂大公無私,為天下蒼生計。
大多數只是因為事沒發生在自己身上,犧牲的不是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
要是把太子屬官換成在場百官。
要是他們全都在大牢裡,現在給他們選,要麼自己殉葬,要麼全家處斬。
估計大多數也都會選擇自己殉葬。
但這種事顯然不會發生,所以即便明輝帝這麼說,百官們也都沒有退縮。
“殉葬制度不可重開……”
“相信他們會理解我等苦衷的!”
“重開殉葬,實乃桀紂之舉!”
……
明輝帝此時提這事,也僅僅只是想要拋磚引玉,試探試探百官態度,好為自己百年之後做打算,但如今看來百官態度還是很堅決的,所以他在龍椅上看百官吵了一會兒後,終究只能嘆息道:“朕並沒有重開殉葬的想法。
只不過不想讓我兒太孤單,想找些熟人陪他罷了,既然諸位都反對,那此事便罷了,來人,傳旨,天牢裡的那些太子屬官們,就全都按律處斬流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