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自己的麾下大臣,以及子侄們,喝到:“佛門不講信譽,卑鄙無恥,棄我大唐,投奔屠夫葉柯,你們可有什麼良策?”
內史侍郎封德彜上前一步,說道:“陛下息怒,佛門都是無恩無義之輩,當年梁武帝對他們何其恩厚,結果侯景之亂,他們無一策救主,卻野心勃勃喜歡胡亂插手朝堂政局,這等卑鄙無恥的家夥,就應該棄之不用。”
“臣以為,道門一脈,講究清靜無為,道士們修身養生,與世無爭。朝廷應該大力推崇道教,以道家抑制佛門,方是上策!”
這話說得實在是時候,太子李建成心裡忍不住給這位東宮重臣點了一個贊。
裴寂也道:“封侍郎所言極是,臣甚為認同,道門坐鎮終南山,信眾很多,百姓對道門教義也頗多認同,天下豪門顯貴,也有練道修身者,臣以為陛下應該推崇道門。”
李淵點點頭,問道:“既然要扶持道門,那應當以那派為尊?”
“臣以為當扶持樓觀道。”
樓觀道可是道門一大分支。當然他們自號道門正統。
這些年道門的實力也增長不慢,樓觀道更是其中崛起最速的一支。
當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佛,但是為了表示公正的立場,連道門也跟著遭了秧,不過道門卻只是傷了點皮毛,並未傷筋動骨,反而通道觀的建立讓道門更是壓了佛門一頭,因為同道觀主事的差不多全是道士。王延,嚴達等人更是還得了朝廷的官職。因此,樓觀道愈加昌盛起來。
如今佛門既然投靠了葉柯,那麼李唐自然要扶持起道門前去打壓。
宗教問題談完,李淵說道:“如今竇建德率領夏軍十萬,已經圍住了太原,元吉屢屢發出求救奏章,看來岌岌可危啊!朕已經失去了平陽,不能再失去了齊王了。”
李神通說道:“陛下,臣以為,竇建德兵圍太原,手下大將張公瑾、蘇定方都是虎將,是乃是圍點打援之計,我軍要派軍救援不假,但是應當派遣重兵,否則極易被夏軍各個擊破。”
“陛下不以臣無能,遣臣為山東道招討大使,臣願意率領精兵,救援太原。”
李淵大喜,道:“好!”
便即給李神通安排將領軍馬,命他剋日啟程,馳援太原。
商討完太原的事宜,李淵問李世民道:“如今薛舉、李軌已滅,你坐鎮潼關,可發現夏軍的防備有什麼疏漏之處?”
李世民道:“父皇,函谷關防守嚴密,負責守衛的夏軍將領乃是葉夏昔日的錦衣衛首領,如今的鎮國大將軍徐世績,此人兵法謀略極高,我軍試著進攻數次,都無功而返,想要開啟缺口卻是不易!”
“是啊陛下,尤其是葉柯勝突厥滅瓦崗,夏軍士氣大振,這對於咱們的作戰計劃很是不利!”封德彜進言道。
“陛下,眼下潼關雖在我們手中,但是夏軍在函谷關卻加強了防備,這擺明瞭葉柯想把我們鎖死在關中啊!”
李淵點了點頭,嘆道:“葉柯此人重視軍功,函谷關口不好打。”
裴寂眼中閃過一道冷光,進言道:“陛下,我們既然要扶持樓觀道,不如請道門中人前去勸說那徐世績,我軍趁勢攻打這關口,說不定可以一戰而下。”
李淵臉上神色淡淡,緊皺眉頭有些無奈道:“如此關鍵時刻,身為大將,徐世傑又怎麼可能輕身赴險?”
“陛下,咱們還是試一試的好!”
裴寂不以為意,輕笑著說道:“咱們不試上一試,又怎麼可能知道這事不能成?”
李淵聞言臉色一呆,見李世民也微微點頭,立時反應過來附和道:“那就試一試好了。這事可就要拜託裴公了!”
“臣定然不負所託!”
裴寂一臉信誓旦旦:“臣聽聞樓觀道裡人才濟濟,高手眾多,函谷關一行,也正好讓他們與夏軍,與佛門徹底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