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rose的選擇很簡單,選擇來自大洋彼岸的熊貓牌電腦。
這個選擇一度成為矽谷的笑話。
約翰·卡寧漢聽到不止一次,“中國的電腦從來沒有在美國開啟市場,哪怕是選擇史蒂夫的appe呢,也總比那個panda好些。”
appe好歹還有些銷量,但panda有什麼?
沒有市場根基,又是跟兩個沒什麼體量的公司合作,能賣得出去才怪。
實際上,在panda登陸美國之初,也的確遇到了銷售上的困難。
整個三月份,使用ad8086cpu,搭在著rose作業系統的熊貓牌電腦,在美國的出貨量不過十二臺。
還不如appe的零頭。
市場上笑得最大聲的是ib。
科迪·加爾文一點不著急,他在三月底的時候,向加州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分別捐贈了三百臺熊貓牌電腦。
對此,矽谷的小報毫不留情的嘲諷——
“或許比起在科技圈摸爬滾打,加爾文家的小公子更擅長打理後廚。”
“我代表加州理工學院和斯坦福感謝小加爾文先生的慷慨,如果您的電腦還賣不出去的話,那麼可以來沙丘路找我,我不介意幫你處理那些垃圾。”
“……”
“你看看,他們竟然嘲笑我,莫欺少年窮。”
“科迪,你已經三十歲多歲了,不是少年郎,別給自己臉上貼金。”
南雁毫不留情的揭穿了他是個老瓜皮這一事實。
“雁,你不能這樣,我們是朋友,你不可以這麼傷我的心。”
南雁十分耐得住性子,“正因為是朋友,我已經聽你訴苦半小時了,所以你打算怎麼辦?”
“那幾家報紙的主編往後休想要到我的餐廳吃飯。”
南雁:“……那你豈不是賺不到他們的錢?”
科迪一愣,“我不稀罕他們那點臭錢!”
這彷彿是一個被嬌慣了的孩子,在撒潑。
南雁沒說話,由著話費在燃燒。
“那個我已經在安排了,你要相信我等到六月份,我們的電腦肯定大賣!”
南雁倒是不著急,畢竟科迪打聽了下,目前微軟在作業系統方面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他們還有的是時間。
科迪·加爾文承擔著風險,但也能夠得到居多的利益。
人為財死。
南雁不擔心他不努力。
矽谷這邊的事情暫時不需要她太多的精力,南雁把第二季度的時間安排給了那些新建的積體電路廠以及在蘇州落戶的兩家光刻膠生産廠。
首都化工廠這邊的光刻膠生産線,終究還是分了家。
落戶蘇州,與上海距離近,在原本的長三角優勢下,形成區域叢集。
當然,這個叢集規模有點大。
沒辦法,誰讓半導體産業需要創造就業呢。
年後的工作彙報中,上面提出了相關要求。
南雁過去的工作沒太留意,因為這方面的事情都是羅部長在安排。
如今自己當家做主,才知道這個家還真不是那麼好當的。
創收自然沒問題,電子工業部下轄的半導體産業每年都能創收不少,不止是對外貿易的頂樑柱之一,每年也能帶來豐厚的專利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