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汪。
汪小超。
青年有些激動的闡述著自己的創業理念。
他曾經代替大舅哥在當地的一家玻璃廠工作,善於學習的人知道該如何製造玻璃,更是看到了一些商機。
國內的代表團去西德考察,似乎有引進汽車生産線的意圖。
“一輛汽車要六塊大玻璃,我們哪怕只能拿到其中一塊呢?”
這也是很大的市場。
“去考察但並不見得現在就能引進,而且汽車産線的引進也不是三兩天的事情,可能三五年,你確定有三五年的時間耗?”
汪小超愣了下。
“之前做什麼玻璃的?”
“就普通的門窗玻璃。”
“門窗玻璃和汽車車窗玻璃的區別在什麼地方?汽車玻璃的製作有什麼特殊工藝,你瞭解幾分?”
汪小超瞠目結舌。
顯然,他並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
南雁倒也不是想要嘲諷他,只是她曾經主持過工廠的建設,更清楚經營上的門道。
技術問題可以解決,經營問題呢?
“能看到商機是好事,但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
汪小超有些遲疑,好一會兒才問道:“您的意思,我還需要再等待?”
“也不盡然,現在國內倒也引進了一些國外的汽車,這些汽車可能需要換玻璃。”
汪小超眼睛一亮,是啊,這是個商機。
“但國外進口的小汽車才多少,一共就那麼點,又能需要多少玻璃呢?”
帶著汪小超過來的林辰很是不明白,領導這到底什麼意思。
給了這人希望,然後又給了一棒槌。
搞不懂。
倒是楊光覺得抓住了一絲重點。
現在的市場很小,小到壓根撐不起一條生産線。
所以完全沒必要去爭。
但未來的市場如何就不好說了。
有點像是尼康,鏡頭技術在手,我可以任何時候進入這個市場。
前提是,得有這個技術。
汪小超有嗎?
並沒有。
所以他現在需要做的是掌握技術。
“我明白了。”汪小超反應很快,“我還是想要做玻璃廠,做門窗玻璃或者其他儀器的玻璃,也會努力掌握汽車玻璃的工藝。”
有市場的時候,能把産品拿出來去市場上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