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你想法子把人送到日本去?”
王主任頓時無話可說,送得過去才怪呢。
日本那邊對他們十分提防,這種涉及到頂尖技術的領域,壓根別想進去。
南雁笑了起來,“所以就別覺得我異想天開了,現在就兩條路。要麼送人去學習,要麼咱不靠別人,自己突破技術瓶頸。”
後者十分艱難,因為目前光刻機製造領域,還是鏡頭引領風向。
與這位半導體中心主任的對話,讓南雁忽然間意識到,其實他們還有第三條路走,那就是掌握關鍵材料的技術。
比如說,光刻膠。
只不過光刻膠的應用,那差不多要等到五代機,也就是euv光刻機時代到來才行。
現在研究著倒也不虧,畢竟這跟照相、鏡頭有關。
討論總是能夠産生更多的想法。
王主任很快就領會到這位領導的意思,召開研究中心會議。
喊研究員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半導體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們還挺多,討論起來還真有不少的想法。
南雁作為會議的主持人,連著兩天在會議上聽研究員們各抒己見。
而且似乎還沒有說完的樣子。
倒是王主任有點扛不住了。
尋思著先拿住重點再說,第一把技術專利給繞過去。
現在的技術也就那樣,能繞過去的就繞過去,繞不過的那就再說。
第二,就是鏡頭問題。
鏡頭問題一定要解決,一來國內要發展,上海光學儀器廠,還有其他光學儀器廠得長遠佈局,不說追趕尼康、蔡司這些業內巨額,怎麼也不能沒有自己的東西。
二來要跟國外學習。
學習日本和德國的技術。
日本那邊不好安排人去學習,那就換其他光學公司,尼康不行那就去佳能。
兩德那邊就兩邊下注。
實際上安排人去學習這事也不是王主任能決定的,這不還得聽領導安排嘛。
當然,南雁的安排更多。
不止是學習,還要開設相關專業。
不管如何,先把基礎給夯實了再說。
她不止是無線電廠的廠長,更是四機部的副部長,考慮的更要長遠一些。
當南雁的建議信送到首都的羅部長、於主任以及其他相關領導的辦公桌時。
這些領導們的反應倒是挺一致——
這個高南雁,又來給找事了。
但信中所提及的內容,倒也不是誇大其詞。
尤其是找軍區的人問過後,倒是讓中央下了決心。
南雁其實也不想拉扯軍區下水,她跟軍區又沒啥直接牽扯。
和部隊牽扯上關系,也就是在成都研究所那邊而已,但關系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