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拾柴火焰高。
南雁深知自己對無線電領域的瞭解十分有限,盡管知道那些基礎的知識甚至還能侃侃而談,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未來大體走勢她知道,摩爾定律她也明白。
然而具體的發展如何來做,細節如何去抓,還得這些研究員們來鑽研。
自己頂多就是來把握大方向的那個舵手。
賀錚去喊人。
除了四機部的一些工作人員外,更多的是工廠、首都幾所大學的相關研究小組的研究人員以及半導體研究所的研究員。
産、學、研三位一體。
以小見大來說,這是中國當前半導體産業的一個縮影。
在這個年代,中國的半導體産業雖然在先進性上遠不如美國,然而落後的只是那麼一丁點的距離而已。
依舊處於第一梯隊,並沒有被遠遠拋下。
這也是南雁擔任副部以來,第一次主持召開的會議,盡管這個會議並不是那麼的正規,相對來說還十分的匆忙。
有些是從實驗室裡趕過來的,有些則是從課堂、車間裡過來的。
賀錚的這通電話匆忙,而比電話更匆忙的,是從各處趕來的研究者們。
高副部帶隊前去矽谷考察的新聞前段時間見諸於報紙。
他們這些一線的研究者們都很關心,這次考察的內容。
要不賀錚一通電話怎麼能把他們給喊來呢?
大會議室裡十分熱鬧,南雁來之前大家正在熱烈的議論,相互打聽訊息之餘,也會討論一下自己的生産研究進度,
而伴隨著會議室大門咯吱作響,南雁的到來讓偌大的會議室很快安靜了下來。
南雁笑了下,“我來之前還挺熱鬧,我這一來倒是安靜的像冰窖了,敢情我比寒流還可怕,一下子就讓這會議室降溫了。”
會議室裡的吊扇呼呼的轉動著,機械發出的聲響被笑聲所掩蓋。
氣氛一下子就輕鬆了許多。
“我剛從美國那邊回來,本來是想著跟部裡的同志討論下,讓賀錚同志幫我喊幾個研究員過來,我在那邊辦公室小睡了會兒,沒想到賀錚人緣這麼好,叫來了這麼多人。”
她年輕,說話時沒有那麼大的氣場,索性就藉助自己女性身份的特質加以利用。
聊家常似的調侃閑扯,這讓會議室裡的氣氛十分融洽。
當南雁說起矽谷之行時,大家提問時就積極踴躍的多。
這場會議,更多的像是一個交流會,南雁帶來了最新的研究內容,而作為交換,她對目前國內半導體産業的研究現狀有了大致的瞭解。
蕪湖無線電廠只是中國半導體産業的一個小的組成部分,尚不能代表整個半導體産業的發展現狀。
“交流會?”
工作人員點頭,可不就是交流會嘛,這位高副部長沒有坐在前面,倒是隨便坐在了聽眾席上,沒有一點架子。
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記著其他與會人員說的話。
他幫忙添水的時候看了眼,也不知道這人怎麼練出來的,寫的字竟然還很清晰,業務能力怕是要吊打一群速記員。
不過誰都沒想到部長會提前回來。
那邊會議還沒結束,工作人員心裡頭也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