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駱主任在工廠裡待久了,不知道鄉下幹農活有多累。
能回城的知青早就回去了,現在還留在這裡的大部分都是家中沒什麼門路。
近在眼前的工作機會好過遙遙無期的回城何止一星半點?
報名人數太多,最後還是進行了一個小考試,篩選出了這些。
當然,食品廠的知青遠不止這不到三十人。
畢竟南雁這邊還下放給每個公社的二十個工人名額,不少公社都留了幾個工作崗位給表現突出的知青。
當作獎勵。
你表現的好,咱們公社不虧待你。
紅武公社直接拿出五個名額來,屬於最大方的那一波。
要不是馬書記和趙留真在公社威信高,也沒有給自家親屬謀福利,把剩下的十五個工作名額分給了村裡唸了高中的娃兒。
或許也會鬧出一些事情來。
但並不是所有公社都能學馬書記他們,有大公無私的也有私心重的。
這就給南雁的工作增添了一些麻煩,讓褚懷良直接看了熱鬧。
“你為什麼不幹脆樹立一個標準?”
“嗯?”
“我看你們紅武公社做得就很挺好,讓公社裡那些唸了高中的來上班,這也是告訴村民們,讀書有用。”
事實上也不用紅武公社,但是南雁拿出五十個名額來招縣裡的高中生,用意就已經十分明確。
為什麼不把這個標準明確了呢?
“因為標準一旦明確,公社的人都會來找我的麻煩。”
褚懷良:“你現在沒被找麻煩嗎?”
“那不一樣。”南雁把這一搪瓷缸子的水灌了下去,覺得自己的胃都被塞滿了,“現在只是向我抱怨,他們歸根結底是對公社的幹部不滿。”
可現在城鎮戶口與農村戶口之間猶如隔著一條鴻溝,鄉下老百姓很難跨越,也不敢直接找到公社那裡去,只能找自己發發牢騷。
褚懷良搞不明白了,“這有什麼區別?”
“區別就是我有責任整合群眾意見,再反過來給公社施壓就變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不然耽誤了生産,你說這責任公社那邊扛得起嗎?”
前來反映情況的社員並沒有什麼威脅生産正常執行的話,但不妨礙南雁用這個來跟公社反應情況嘛。
魯迅先生說過,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礕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1
南雁利用的就是大家的這份心思。
她不想還沒開始生産就折騰出一堆事來,索性沒制定標準,讓公社各展神通。
若是公社能達成一致意見,做出最合適的決定自然再好不過。
但如果公社處事不公,那南雁就利用群眾意見倒逼公社。
沒有哪個公社幹部能承擔得起這責任。
這時候南雁再製定相關標準,即便社員還有意見,但反應絕不會那麼強烈。
褚懷良聽得嘖嘖一嘆,“虧得我還擔心你處理不來,倒是我想多了。”
這人的鬼點子多得是。
自己算是白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