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曾有過厭倦期,但是堅持學成之後,也從中找到了它的價值和樂趣。時間一久,她彷彿跟它融為了一體。每次只要聽到竹笛二字,就倍感親切。
“除了竹笛你還會其它樂器嗎?”張老師問。
奚菲搖搖頭:“不過爺爺說,等我初中開始就教我洞簫。”
“你有基礎,如果願意學,上手肯定很快。”
奚菲嘿嘿一笑:“不過我還有點想學其它的。”
“想學什麼?”張老師說:“老師懂得都可以教你。”
奚菲自是歡喜:“那您可以給我講講古箏嗎?”
張老師隨即就跟她細致的聊了一些古箏入門,奚菲理解能力很強,接收的也特別快。不過講到最後,張老師還是建議她如果要學,最好跟家長商量一下。
新學一門樂器必定得花大量的時間練習,看得出來奚菲家長培養她專長的方向,合理規劃時間很重要,畢竟她還在讀書。學的太雜,怕影響其它事情。
這時,外面舞臺的燈光再次暗了下去,下一個節目是街舞。緊隨其後的,便是奚菲和張老師的民樂演奏。
......
勁舞燃爆了全場,震天的音樂飄蕩在校園裡的每一個角落。
顧巖揹著吉他,抄著兜搖搖晃晃從教室裡走了出來,又慢悠悠的下了樓。
學校重視文化教育,雖然也不乏非常有才藝的同學,可這樣的文藝晚會,還是勾起不了見過大場面的顧小少爺的興趣。他本來想在教室再打會兒遊戲了下去,可接下來不是某個丫頭在學校的首秀麼,再怎麼說他們也認識一場,得去給她捧個場不是。
下樓,穿過花壇,前面就是操場。
遠處舞臺上傳來主持人的串詞:“........中國的民族音樂是世界上非常獨特的藝術形式。中國器樂更是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比如竹笛,具有強烈的華夏民族特色。還有古箏,是中國獨特的民族樂器之一。那麼接下來,就請欣賞六年級3)班奚菲同學和張旻老師帶來的民族樂器合奏,《梁祝》。”
看臺頂層,顧巖插兜懶懶的倚靠在雨棚的鐵架上,目光筆直的望著前方的舞臺。
四周燈光暗淡,舞臺中央暖黃色的聚光燈漸漸明亮,然後出現了一抹倩影。
奚菲身穿一套中國風漢服長衫,雙手持笛筆直的站在話筒前。
只可惜距離太遠,看不清她的神情。
她的整個造型,是造型師按照祝英臺男扮女裝進書院讀書的模樣還原設計的。
米白色上衣配棗紅拖地儒裙,白色交領外衫點綴著粉色魚鱗刺繡。長長的頭發束成一個高高的發髻,然後綁一條棗紅色的發帶。
清秀可愛的古代小書童,與奚菲的氣質非常相搭。
顧巖居高臨下的站在看臺上,漆黑的眼珠子快速掃視了一圈,看見不少人都拿出了手機和相機拍照。
而與她合作的張老師,為配合舞臺風格,也是一身古裝漢服青衫。
這首曲子選取的是梁祝裡的經典片段《化蝶》。
笛聲翠鳴,音韻舒緩柔和。第一個音節剛起,純熟的演奏,瞬間引人入勝。
原本在下面交頭接耳,吃零食講話的同學們,這會兒都訝然的抬起了腦袋。
一起一伏的節奏,用音符塑造出了一個鮮明的畫面。
舞臺上輕煙慢慢,音樂婉轉動情,彷彿將人帶到了仙境,雙蝶在山水間翩翩起舞。
一時間,同學們的目光重點都放在了吹竹笛的女孩兒身上。
而那個備受矚目的小女孩兒,完全沒有半點怯場的姿態。她站在聚光燈下,站姿筆直,小巧的手指,靈活的在音孔上變換。
笛音空靈、清脆,古箏悠遠、松透。兩者默契的配合,完美詮釋了聽眾對梁祝兩人化蝶的美好遐想和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