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陳雙沒有過問工地的事情,心裡有些過意不去,所以後邊這幾天等待出版社的訊息之餘,陳雙有時候一整天都在工地。
惹得劉雪梅冷嘲熱諷說陳雙這陣子人影子都見不到,還以為被哪家男人給拐跑了呢。
三天後,陳雙接到了小柳的電話,訊息是好訊息。
只是電話那頭的小柳明顯語氣有些激動,先適當的印出來三百本打個鋪墊。
這三百本首先在京北報社旗下的合作書商店鋪裡開始作頭一次推廣,如果推廣的效果好,其他書店會繼續訂購,她們報社旗下的印刷廠會見機行事。
只是讓陳雙有些意外的是,雙吧一樣冷清的要命,但是,陳雙的這本書卻賣得很好。
說是一夜之間普及了各大農副産品商家的手裡有些誇張,前後半個月的時間都沒有,便在京北都市火的一發不可收拾。
首當其沖的便是農業大學的圖書管理就有上千本供給學生業餘充電的。
這是一本有史以來最不枯燥的農業教科書,學著專業知識以外,還接觸到了社會實戰經驗,對於陳雙這位奮發圖強以大棚蔬菜種植白手起家的故事,更是入迷的很。
甚至不少女生宿舍的陽臺上,都擺著一盆蘑菇,像是種花一樣整天按照書上說的那般照顧。
特別是城裡的孩子,又被校園圈禁了十幾年,看到書上說茄子的花兒是紫色的新生,都好奇的種來試試。
放眼看像宿舍樓的陽臺上,多多少少每間宿舍都擺著那麼幾個盆栽的蔬菜。
更是有不少一開始違背志願進攻農大的學子,因為這本書開啟了濃鬱的興趣。
此刻,校長辦公室的門被敲開了:"楚峰,你看看這本書!"
一聲脆響,農大水産養殖開發研究教授張顯走了進來,把那本書放在了楚父的辦公桌上。
楚峰微微凝眉,他正在網上關注雙吧裡面的訊息,這個社團平臺好像最近很火爆。
還是他的老同學主動推薦給他的,開啟進去之後,楚峰發現裡面業界的人才以及關於農産品養殖的專業知識各抒己見的發帖。
甚至還引來了不少養殖業的農民參與詢問,這麼一個互動平臺就好像莫名其妙的火了,特別是裡面介紹的關於身邊的綠色養殖的連載帖子更是居高不下。
此刻,楚峰垂暮,這本書他前幾天聽說了,但是沒有看內容,其實這本書他根本不用看了,零碎聽旁人說也都知道了大概。
他鬱悶的是,這位筆名叫做陳雙的作者,她的名字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當然,楚峰不可能聯想到某一個鄉野丫頭身上。
畢竟那個陳雙當初告訴他說是社會農大畢業的學生,後來經過調查才知道,小學沒畢業的文憑,出身於鳳城市山某旮旯裡的一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裡。
"我也挺感興趣的!"楚峰拿過那本書若有若無的翻開,看了兩頁之後,楚峰吸了一口涼氣。
裡面的專業知識別說過硬了,就連對綠色産品與未來人類發展息息相關的感慨言辭都是楚峰想要表達的真諦。
這麼一看,他有些佩服這位叫陳雙的作者,甚至有一種沖動想要見見這位志同道合的人。
"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現在年輕人的遠見目光已經可以碾壓咱們這一輩人了,老嘍!"
楚峰感慨的說道:"對了,這京北出版社怎麼沒有備注作者的社會背景和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