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現在八畝地,還有鳳城農貿市場的那邊的生意,陳雙就更抽不開身了,幸好有繼宗在幫忙。
陳雙只需要用繼宗統計過的資料拿來看看,然後再結合市場需要,誰家的地種多少花菜,誰家的地種多少蔥蒜,大家夥都均衡著來。
繼宗這段時間那可是忙飛了,陳雙本想把從楚防震的實驗大棚裡收集的菌種也分撥下去,讓給鄉親們種,可是,蘑菇養殖和蔬菜不一樣。
蘑菇特別嬌貴,對氣候和溫濕度的掌控也特別苛刻,而且,蘑菇是最愛幹淨的,沾不得半點汙染,哪怕是油漆燻過,含有甲醛的有害氣體,蘑菇一夜之間能死光。
當然,雖然杏花村也沒有幾戶人家用得上油漆,陳雙只是擔心罷了,要是喜歡喝酒的人,乙醇濃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蘑菇也會影響生長週期。
而且蘑菇是長在菌袋裡的,配置菌料內的各種養料是有百分比的,再說,杏花村上上了年紀的有幾個識字的。
索性,陳雙打算等繼宗忙完這一陣子,她來配製菌料,自己再種一棚看看。
她還得去鎮上找榨油的鋪子買點兒榨完棉籽油的棉籽殼,還有米麵油鋪子裡的麥麩也得買點兒,這幾樣是必不可少的,至於石灰用量很少,百分之二以內的比例,主要起到殺菌的作用。
要不然,到時候接種後,在袋子裡要是長線蟲了,那麼,這一包菌種袋裡的菌種就全廢了。
陳雙忙完了這些之後,買了幾瓶消毒水,一號大棚裡的蘑菇還有,所以,陳雙得把二號大棚消消毒,通風放置一段時間後,等開春就可以直接接種了。
忙完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卻也花費了陳雙個把星期的時間,這個把星期,陳雙往鳳城送了三次菜,每次去忙的時候都是回來之後,花錢請人摘菜,自個兒才抽空來回跑。
菌料配齊了之後,陳雙在老房子的堂屋裡鋪上了塑膠布,菌料攪拌好後,用塑膠布蓋起來,讓菌料自然發酵防毒。
就像是鄉下捂大糞是一樣,如果溫度達不到,那麼養料裡會有細菌滋生。
捂上個三五天後,揭開塑膠布,熱氣騰騰的時候,翻開自然涼下,就大功告成等著裝袋了。
可不要小瞧石灰,也不要小瞧菌料裡面自然發酵的溫度,至少能達到五百度到一千度。
至於大糞,那溫度就更高了。
處理完這些,陳雙才算是輕裝上陣,依舊是天沒亮,淩晨兩三點鐘,陳雙就開車去了鳳城。
到鳳城農貿市場的時候,才早上七點半,秦嫂為首的菜商已經在等候了,看見陳雙來了,秦嫂吆喝了一聲,在市場裡打掃桌面的菜商也跟著出來了。
這次送菜,陳雙覺得和以前不大一樣。
往常農貿市場門口至少不下於十輛菜販子的車,有農用車也有貨櫃車,還有集裝箱,今兒好像送菜的就陳雙一輛車。
其他的三四輛都是送葷菜的。
難道,都被陳雙給擠兌走了?
不大一會兒功夫,菜商你推我擠的,生怕陳雙帶的菜不夠分的,詢問聲此起彼伏:
"俺的五百斤花菜!"
"香菜香菜在哪兒?"
陳雙一筐一筐的往外拽,菜商在底下接著,根本都不用陳雙動手,就搬上了磅秤,陳雙拿著本子負責記賬。
等到菜都分撥完了之後,陳雙正準備離開,秦嫂又從農貿市場跑出來:
"陳雙,你等等,我有事兒跟你說一聲!"
陳雙頓住了腳步站在車位等著秦嫂,秦嫂以上前就有些不好意思似的,還欲言又止。
"咋了?錢算差了?"陳雙主動問道,秦嫂擺擺手,看了看左右兩旁,感覺沒人注意到這邊,秦嫂把陳雙拉到了車廂側面才小聲在她耳邊嘀咕了幾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