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有糧一聽,嘶了一口涼氣,他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和凱凱將來喜結連理,可是,以前的流言蜚語讓宋有糧有點心裡不穩當。
陳雙吃完飯,就開始幹活,先收了所有的玉米後,宋有糧去木匠那兒將自己家的竹製板車拉了過來。
直到日落西山,天都黑透了,所有的苞米才全部拉回了自家的院子裡。
看著那一堆的玉米,可是把二老喜得合不攏嘴。
"小雙,你買的這玉米種子種出來的玉米顆粒就是大,看來,咱以後也買種子種……"
"那當然!"陳雙也不謙虛,畢竟杏花村的種子都是去年的陳糧,一年不如一年。
在鄉親們的心裡,總歸都是種子,只要能發芽就行,誰都不捨得花錢去買種子。
陳雙就覺得,自己家這一畝地的玉米顆粒,跟其他家的玉米顆粒相比,比他們的種子都還要飽滿許多。
一家人把電線燈泡扯到了院子裡照明,開始刨玉米,宋有糧幹脆把電視機也搬到了院子裡,一邊看一邊幹活。
"弟妹啊,幹活呢?俺也來搭把手!"吳一梅突然路過也走進了院子,一個勁的誇玉米顆粒飽滿。
不多時,幾位鄉親們也都湊了過來,大家夥有說有笑,還幫忙幹活。
人一多起來,是非就多了起來。
"她嬸兒,你聽說趙大學生剛回來,差點被老李家那傻子給揍了。"
陳雙看著王大娘,他是村上王家的童養媳,已經快六十歲了,聽說前後替朱家生了五個孩子,全是女兒,被夫家人苛待,前年,王大伯得了肺病去世了,這兩年,她的日子才好過一些。
聽說,她現在享福的很,五個女兒,五個女婿頂個兒子,經常來看望王大娘,一來就客氣的又是花錢又是送禮的。
但是王大娘家就住趙大寶家旁邊,兩戶人家幾乎是一面牆頭院,山牆靠著山牆。
"呀,真的呀。"吳一梅說道。
陳雙在一旁也不說話就聽著,不過,陳雙想了想,該不會是大彪和李寶的事情暴露了?要不然,那傻子打人也出師無名啊。
"哎,可不是嗎,誰知道那傻子想做啥子哦,李大奎今兒晚上帶著他閨女上趙大寶家說親事,說是要這兩天就定下來個吉日,本來是一幢好姻緣,誰知道那傻子就突然到了趙家,踹開了門,硬是要打趙大學生。
要不是趙家請了幾位叔伯去陪客,當時給拉住了,不然真得打起來。"
"聽說啥子原因了沒。"陳秀蘭也覺得這事兒有意思,不由得插口問道。
"俺也是聽得稀裡糊塗的,說什麼咚咚鏘的,哎……一大傻子嘴裡的話呀,正常人還真聽不懂!"
王大娘說道,忍不住笑了起來:"這話說的跟耍大刀似的。"
陳雙一聽,腦子嗡了一下,難道,昨天晚上李寶找自己是和這件事有關?可是,她借錢幹嘛?
陳雙想著,手裡刨玉米的動作不由得漫不經心起來,難道……
陳雙一下子站了起來,前世發生子在她身上的遭遇,難道全都應驗在了李寶身上?
不會吧,陳雙腦子是清醒一陣子,混沌一陣子,怎麼可能?一定是猜錯了。
夜已深,幾位鄉親們也連連打哈欠,夜間的飛蟲圍著那燈泡亂飛,風也隨著深秋變得有些涼颼颼的。
宋有糧道了一聲謝謝,從家裡拿了一些花生糖分了些,就收拾收拾睡覺了。
"俺明兒來看電視!"王大娘臨走還笑著說道,陳雙對這位大娘一點都不反感,笑著點頭。
她家的女兒全都嫁出去了,最近的也是鄰村楊柳村,遠的,聽說都嫁到外省去了,平日裡幾位女兒也是替換著過來看看。
而就她一位孤獨老人在家裡,或許,也就逢著中秋過年的時候,一家人才會團聚。
躺在床上的陳雙卻一直沒閤眼,她擔心李寶會做出偏激的事情,如果陳雙猜得沒錯,那麼這次急著和趙大寶訂婚也是有目的的,她在想著,要不要明天去主動找李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