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劉丹後,林沅又把自己收集的那些輔導書分別給席桑蘭和羅小花都寄去了一份。
席桑蘭因為先知的緣故,是必定會參加高考的,林沅準備的資料十分齊全,很是得了她一番感謝,至於羅小花的選擇,則讓林沅有些無奈。
現在當上護士長的小花都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了,雖然她對考大學也有過想法,但很快就息了那份心思。
羅小花對目前的生活還是挺滿意的,對自己有幾斤幾兩,小花也是知道的,她自小就不怎麼愛學習,當初要不是有林沅督促,她初中都畢不了業,再加上幾個孩子現在都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根本抽不開身,因此在仔細考慮之後,她就不打算再費時間去學習,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家庭上。
林沅見自己勸不動她,便也不再勸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是好是壞只有她自己能決定,或許自己以為的對她好,從來就不是她需要的。
雖然這麼說,但林沅還是有些鬱悶,因為她清楚的知道未來的幾十年會有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努力充實自己,跟上時代的腳步,很快就會跟時代脫節。
就這樣忙忙碌碌的,等到雙胞胎學會了走路,說話也能一串一串的時候,已經到了七七年的九月,經過開會討論,中央宣佈將在十一月份正式恢複高考,大學也公開了統一招生的檔案,並下發到全國各處。
因為是十年來的頭一次,這次允許參加高考報名的目標人群範圍很廣,有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城的知識青年,有複原軍人和幹部,還有應屆的高中畢業生。
下發的公告只有一份,從縣裡開完會回來的林大安當即又謄抄了一份,一份貼在大隊部的門口,一份貼在村小學的佈告欄上。
這份公告一出,立即在上林村引起了軒然大波,不止如此,全國各地的知識青年都因這個訊息陷入了癲狂,尤其是高考中斷後的那一輩人更是如此,很多知青看到了回城的希望,頓時喜極而泣。
像是要彌補前面十年的知識缺失一樣,一些無法透過關系回城的知青們開始如饑似渴的學習。
而在上林村,努力學習的卻不止是渴盼著回城的知青們,還有這十年間由村小學培養出來的一批批的自己人。
自從建立村小學後,上林村的孩子就都被家長送進了學校裡學習,雖說有不少天分不足中途輟學的,但也有不少人唸到了高中。
在高考恢複後,上林村但凡有讀過高中的學生,不管是往屆生還是正在讀高三的應屆生,都開始響應林大安這個大隊長的號召,組建了學習小組,大家一起互幫互助。
期間林沅還接到了大安叔打來的電話,得知他們那邊十分缺學習資料,林沅就在新華書店搶購了七八套數理化自學叢書給他們寄過去。
當然了,高考的恢複給上林村帶來的也不全都是好事兒,像是過去十多年有不少知青跟村子裡的人結合,如今因為高考,就鬧出了不少的事兒。
那些嫁給村裡人或娶了村裡姑娘的知青們為了高考,為了回城,已經不管不顧了。
大家來的時候都是十六七歲,二十啷當的年輕人,現在變成了二十多乃至三十多歲的青年或中年,年齡變了,心境也變了,渴望回城的心情卻越來越迫切。
當初響應國家上山下鄉號召的時候,他們朝氣蓬勃,意氣風發,但這些年的遭遇,使得理想和現實不可避免的産生了巨大的落差,現在既然有機會離開,他們只想盡快逃離這個埋葬了他們青春的地方。
林沅雖然不在村裡,但上輩子聽過不少知青返城造成的悲劇,對接下來的發展猜也猜的到。
雖然知道接下來會有很多家庭破碎,但林沅也只能當個冷眼旁觀者,這麼多知青和農村人的結合本就是特殊時代的産物,現在知青們迫切的想要回城,這是阻擋不住的時代洪流。
便是已經三十歲的安麗麗,現在懷著八個多月的身孕,看著那些努力學習的知青們,也開始心思浮動。
她倒是沒想過要拋夫棄子,只是當初沒高中畢業就下了鄉,現在雖然在縣醫院幹的不錯,但上大學的執念卻一直在心裡放不下,如今有了機會,即便她已經年紀不小了,還是忍不住對上大學生出渴望。
然而孩子還得一個多月才能出生,等生完了還得坐月子,到她身體徹底恢複,高考都已經結束了,每每想到這個,安麗麗就心情鬱卒。
當林沅得知安麗麗因為無法參加高考而患上産前憂鬱症時,不由無奈,或許是她這些年一切都太順了,便是在這個特殊年代也沒為上大學的事情困擾過,無法切身體會安麗麗對上大學有多麼渴望執著。
既然接到淑香嬸子的求助電話,林沅便負責開導,勸了安麗麗幾句,跟她保證以後高考會一直繼續下去,便是這次考不成,還有下次機會。
安麗麗是知道江老教授也參加了這次中央關於高考恢複的討論的,因此對於林沅的話十分信服,得了保證後,她心裡的焦慮頓時減輕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