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多是一些花鳥蟲獸。
這些花鳥蟲獸的擺放位置也很有講究,合在一起,可以組成一組故事來看。
比如,蟬停在青草上面,喝上面的露水;後面緊跟著一個揮舞著雙臂大刀的螳螂,無聲的盯著前面的蟬。
等著時機,將手中的大刀揮舞下去。
一塊牆壁上面,黃雀已經等候多時,長長的嘴貼在牆壁上,翅膀合上,咕嚕這眼睛,看著下面的好戲。
然後在這黃雀的身後,一個小孩拿著一個長網,揚著笑容,一個小童,馬上就要揮下。
三個人都看到了這副景象,雕刻這個的人有什麼含義?
就只是要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或者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這種人的批判?
“快來看,這裡有一行字。”張天澤道。
在旁邊豎著一塊木板,是主人提的一個問題。
“萬物之中,自然之中,有沒有盡頭,到底誰才是,誰又算是捕食者?”
蟬停靠下來要喝露水,螳螂洋洋得意,似乎已經料到這個蟬成為自己的食物。
卻沒發現上面黃雀的虎視眈眈。
黃雀的高傲又被人類打擊著,再這麼算上去,這個小孩子,會不會同樣遭受什麼自然的掠奪。
譬如更加厲害的孩童,將他的東西搶了去,然後再將這個小孩拳打腳踢一番。
人類之中,像這般的掠奪和競爭最為常見。
每個人,每件事,每個物種都會被東西,被人,被比自己更厲害的給制約著?
所以,誰才是主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