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 康熙對自己的這些兒子,可不是一般的瞭解。他為帝王,對阿哥們的關注,不單單是父子的那種熟悉,更多的是站在更高的位置,觀察每個兒子的品行。 基於此,康熙對自己的幾個年長的兒子,可是真的很瞭解的。 “皇帝去吧,哀家就不去了,今兒啊,喜慶。就不去看你們父子倆鬥嘴了!” 太後笑著,招呼閆嬪回宮。 閆飛鳳可是聰明的女人,知曉有些事情,不是她適合知道的。太後都要回避的事情,她又怎麼會摻和,自然是跟著太後回宮。 康熙送太後和閆飛鳳回宮,便直接掉頭,奔十阿哥的敦親王府去了。 梁九功已經將皇帝要駕臨敦親王府的訊息送了過來,接到這訊息,十阿哥的臉就不是顏色了。 跟九阿哥那一頓打,可是真打。老十現在這模樣,十天半月都是不能見人的。 “梁公公,皇阿瑪不是與民同樂去了嗎?” 十阿哥躲在屏風後,甕聲甕氣地開口。 梁九功笑了笑,道:“敦親王,陛下聽聞您跟九貝勒……” “不是吧?皇阿瑪怎麼會知道?” “滿大街都在傳啊!” 梁九功隨口回應。 十阿哥翻白眼,謝過梁九功,便鬱悶地向冷茜求助。 “爺,你覺得,我能幹嘛?皇阿瑪要來,咱們只能接駕!” “為什麼不去九哥府上?這是準備來收拾我的吧!”十阿哥很鬱悶,為什麼一出了什麼事情,他總是要被責怪的那個?這個事情,他才是受害者好不好? 冷茜莞爾,道:“爺,誰讓你跟九哥打那麼狠來著?” “不狠的話,誰會相信我們兩個掰了?” “什麼意思?你們,在演戲?” “要不你以為我真的跟九哥鬧翻了?”十阿哥忽然樂了,結果這一笑,牽動臉上的傷口,笑變成了哭,表情那叫一個滑稽。 冷茜無語,道:“既然是演戲,幹嘛一定要真打?只要化個妝,不比你們這樣好的多?” “化妝?!” 十阿哥頓時想起冷茜之前詐死,在杭州重逢的時候,冷茜可不就是大變了模樣?若不是他記得她們的聲音,就算是對面走過,他都沒辦法認出冷茜。 “我真是太蠢了啊!” 十阿哥這會兒是悔得腸子都青了,明明有好辦法的,偏偏他跟九阿哥用了最愚蠢的一種法子。 可惜,這世上是沒有後悔藥賣的。 糾結歸糾結,該準備的事情,還是要準備的。 一切準備妥當,康熙到了。 “皇阿瑪,您來得真是太是時候了!”十阿哥臉上戴著一個老大的鬼臉面具,“兒臣正在舉辦假面宴會,皇阿瑪要不要一起來?” 假面宴會,是冷茜的主意,主要是幫十阿哥擋住臉上的各種不能見人。 康熙哼了一聲,道:“少給朕胡扯,把你臉上的鬼東西,給朕摘下來!” “皇阿瑪,入鄉隨俗啊!” “摘不摘?” 康熙眼睛一瞪,兇神惡煞的。 十阿哥只能不情不願地摘下了臉上的面具,但是,康熙去沒有如願地看到十阿哥的真容,她的臉上塗的各種顏色,跟那京劇裡的臉譜一樣。 “混賬,去把臉洗幹淨了來見朕!” 康熙看到十阿哥臉上的塗抹,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心道,你跟老九鬧掰了就鬧掰了,臉被打了就被打了,你搞這麼多的名堂,瞎折騰! “皇阿瑪,您的茶!” 冷茜親自端著茶盞上前,給康熙奉茶。對於十阿哥的求救目光,她實在是愛莫能助。 可憐的十阿哥,只能去洗幹淨了臉,將一張被打得慘不忍睹的臉暴露在康熙的面前。 “哈,哈哈……” 瞅見十阿哥的樣子,康熙愣了一會兒,繼而哈哈大笑,笑得厲害的時候,幹脆蹲在了地上,笑到肚子疼的康熙,冷茜還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十阿哥也鬱悶,自己都這麼慘了,自家皇阿瑪不說安慰兩句也就罷了,至少得表示一下慰問吧。結果,居然幸災樂禍成這樣子,自己真的是親生的嗎? 康熙笑了好一會兒,總算是收了笑,在椅子上坐下。 “胤誐啊,你知道朕有多少年沒看到這樣的你了嗎?” “兒臣不知!” 十阿哥的記憶中,自己可從來沒有這麼狼狽過。 康熙哈哈一笑,道:“十年了啊,上一次看到你鼻青臉腫,好像也是跟胤禟打架。只是,那時候的你們,似乎是為了爭幾塊糖!” “皇阿瑪,您一定是記錯了!” 開什麼玩笑,他堂堂皇子阿哥,會為了幾塊糖就跟自家兄弟打架? “朕可是不會記錯的。梁九功,你還記得吧?” “老奴記得!” 梁九功跟在康熙身邊的時間,可是一點兒都不短。十阿哥一眾兄弟,梁九功可以說都是看著長大的。 “胤誐,朕也不管你跟胤禟在搞什麼。但是,你給朕記住一點,兄長就是兄長,長幼有序。你打了你九哥,真不得不罰你!” “兒臣認罰!” 十阿哥知道,康熙既然開口。那就是打定了主意,這不是在跟他商量。 “戴梓是個人才,你能讓他發揮自己的專長,這很好。只是,他不再適合留在格物院。讓他去外火器營吧,從即日起,外火器營由你掌印。以你現在的爵位,也足夠駕馭外火器營!” “兒臣領旨,定不負皇阿瑪所託!” 外火器營,可是大清的精銳中的精銳。而隨著新式火器的大量製造,火器將取代傳統的刀槍弓箭。 康熙對十阿哥的懲罰,倒不如說是另類的提拔。 “胤誐,朕要你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戰法,適合火器營的。此次羅剎國戰敗請和,火器居功甚偉。你說得對,火器,將是未來的趨勢。我大清不能故步自封,我們,要走出去!” “西洋諸國能來,我們為什麼不能去?” “大明曾有三寶太監下西洋,宣揚武力。我大清,取代大明,自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皇阿瑪,兒臣願為先鋒!”十阿哥忙不疊地表態,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