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淺語勸道。
生魂離體不久,便會受到冥土感召,離開人間。
然而有少數情況例外。
有極大冤屈,怨氣頑固,化為兇厲之鬼。
死在特殊的地域,或是洞天福地、風水格局之中,躲過了冥土巡查。
這些,就有城隍土地乃至於水神座下鬼差,前來拘捕,經過簡單審理之後,就會送往冥土。
之後去向,還是要依據生前所作所為判定。
各地的陰司,主要司職就是這樣。
所以城隍、土地、山神、水神一應地祇,實則是掌握了死後審判之權,是陰司的一部分。
但是有一種情況,最為特殊。
那就是戰場。
死在戰場上的生魂,不同於那些冤屈之魂化作厲鬼,會轉化成軍魂。
他們不以為自己已經死了,而是重複著生前的動作,繼續與生前的敵人交戰。
甚至其中軍魂還能保留大部分的神智,能說話能交談,甚至能吃能喝。
一切都與生前無異。
除了不清楚自己已死的事實。
這就是一些古戰場周圍鬧鬼的傳聞由來。
過去的軍魂,忘卻自己已死,依然重複著生前的徵戰。
死者永無止境地被被困在生前的回憶中,直到徹底消散。
做法化解戰場煞氣,煉度水火,使這等軍魂得以解脫,去往冥土,重歸天地自然,本是遵循迴圈之理,自然冥冥之中有利天地,自然受天心眷顧。
天地固然不言不語,但自有法度執行,不偏不倚。
這就是功,這就是德,對天地的功德。
不光是具體施法化解怨煞的術士有,首倡者必然也能分潤一二。
雖說對於王霸之業,這種涓滴功德根本不算什麼,但到底也是一份額外的積累。
更何況,舉辦這種水陸道場,乃是利民的好事,必然有益名聲。
“就依你,此戰過後,舉辦道場法會,邀請一些能人超度軍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