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薄唇一語,如似吐珠,冰涼的唇片遲遲相碰。
不多時,伴著那白衣身後滾滾撲卷而來的濃煙,一曲驚雷天動,蟄伏於世的簫戰曲,由此展開!
此曲名為:驚蟄!
取自於上古月令書:二十四節氣候論典!
都說,簫聲如慕,如泣如訴,是以婉聲低語,輕輕淺淺,纏綿悱惻!
然,古語早言: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是以:
輕雷隱隱出驚蟄,最是人間百年多!
遠望似是故人來,簫歌美景赴蹉跎!
一調起,清風錯!
一曲音,不消沒!
妄世虛迷,殘塵晚景。
不經意間,輕輕地落在了那空曠沉蕩的心底,凝在了眉眼之間,停在了隨夜風肆意的塵煙中?
不盡真實,悚心驚魄!
許是簫聲中,暗藏了幾分連慕雲的內力。
所以,才能在點滴時光之間,緩慢地,隔開了夜空上那些數之不盡的煙火狼灰,將整座長門殿,緊緊地籠罩在戰曲的聲震範圍之內。
彼時,長門殿如同一個被包裹在巨大氣囊中的小花景,類似水晶球裡的模樣,寧靜,安詳。
龍寂站在水晶球的中央,由下往上,注目而視,一雙清美墨染的瞳子裡,隱約閃現出縷縷光絲,驚豔且驚悸。
這就是傳說中,古人身體裡,所謂的強大‘內力’嗎?
不僅可以溶水成冰,竟然還能以一人之力,來對抗世間這場囂張狂妄的天災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