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沒過幾年,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繼位,太後再次臨朝,外戚再次得勢,如此周而複始,不斷迴圈。
像漢和帝十歲即位,太後的哥哥竇憲把持朝政。皇帝與朝臣隔絕,只能依靠宦官。漢和帝用宦官鄭眾所掌握的禁軍,消滅竇氏外戚,宦官從此幹政弄權。
漢和帝死後,漢安帝繼位,太後兄弟鄧騭等掌權,鏟除了閹黨。
等到鄧太後死,漢安帝與宦官李閏、江京等合謀消滅鄧氏勢力,宦官又開始專政。
再之後,漢順帝的粱皇後的弟弟粱冀跋扈專權。漢桓帝與宦官單超等合謀消滅梁氏勢力,宦官又開始獨攬政權。
直到本朝靈帝,外戚竇氏把持朝政,卻被宦官所反撲,滅族。贏了的宦官自然又開始獨攬政權,也就是現在的十常侍。”
陳宮說的口幹舌燥,劉天總算明白什麼意思了。“公臺你的意思是說,黨人想坐山觀看宦官和外戚何進爭鬥,好坐收漁人之利”。
陳宮點了點頭說道“不錯,依我看,今天荀攸叫你去是有目的,而且何進的出來也是他安排的”。
劉天大吃一驚,說道“不會吧,如果真是這樣,我應該能看出端倪來,可我沒有發現他任何可疑的表現”。
陳宮沉思了片刻,說道“趙忠的侄子趙奎為什麼要出來替天雅坊出頭,你只不過是教訓了看門的而已,顯然是有人激他。縱然不是荀攸設計,肯定也於他有關。因為今晚這件事的關鍵點在於是他邀請你的去的,才有了後面的一切事情,這若說是巧合,讓人很難相信”。
劉天表明點了點頭,內心還是不太敢置信,如果荀攸真的全盤策劃,那他的演出簡直是太無敵了,這樣的人是可怕的對手。
陳宮嘆了口氣說道“十常侍不是好惹的,從他們滅了竇氏可以看出,何進的根基淺薄,甚至連他的妹妹都是十常侍輔助當上皇後的,如何和他們鬥,滿朝的黨人沽名釣譽,雖然想清除宦官,卻不想自己有所犧牲,徒之奈何。
其實若不是李膺大人牽涉其中,我會勸公子不要趟這渾水,暗暗韜光養晦,已待天下之變”。
劉天何嘗不知,但是人生處世,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李膺待自己如師如父,劉天不想等未來的某一天陷入悔恨。
那時候即便自己擁有整個江山也會後悔,與其未來後悔,不如把握住現在,縱身死也不枉努力過一場。
看著劉天堅定的眼神,陳宮也滿目欣慰。
身為謀士,可以給主公自己的意見,但是最終決定權卻要看主公,無論選擇沒選擇自己的意見,都要竭盡全力去輔佐。
“對了,公子,你明天當盡快去找何進,趁熱打鐵,聯合起來。何進一定會保護你,但是千萬不要和宦官死磕。實力弱小的時候,就要學會隱忍。
必要的時候可以把我的分析說給張讓、趙忠他們聽。他們是聰明人懂的取捨,接下來就要看黨人如何行動了,想坐山觀虎鬥再收漁人之利是不可能的,既然要玩,那就把水攪渾”,陳宮說到這,冷笑了幾聲。
劉天有點不放心的說道“如若他們不出手呢,李膺叔父怎麼辦?”
陳宮笑著說道“公子,你這是關心則亂。李膺大人歷經兩次黨錮不死,已經成了黨人的領袖,天下的道德楷模。洛陽城的黨人官員就有四五百名再加上三千太學生,他們的力量何其之大。這段時間他們也都在奔走呼籲響應李膺大人,只不過是廟堂之上的那幾位一直沉著沒有表態而已”。
劉天這才反應過來,李膺的門下、崇拜者何其之多,加在一起是和等大的力量。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多謝公臺教誨,我實在愚笨,這才想通”。
“哈哈,公子哪裡愚笨了,只不過關心則亂,而我則是旁觀者清而已”,陳宮一臉笑意的說道。
5466書友群!感謝書友真實的歷史、浪、耗子來襲2、as、玫瑰、吾是曹操、王興文的推薦票。寫到這裡也不敢奢求大家打賞,只要大家能一直看下去就好,希望大家加下書友群,多提提意見。有推薦票的走一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