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就拿這次的逼捐事件來說,現實中,普通人遇到逼捐的事情,比如工資被強制性扣除去捐款等等,他們會不會感到不滿?答案是肯定的,我想這類的新聞也不少。”
“那些在網上喊著我應該至少捐一個億的網友當中,可能也有被逼捐過,可是為什麼,同樣的事情,放在自己身上和放在別人身上,他們的反應卻是截然不同的?”
“雙重標準!”馮剛點頭道。
“是的,就是這個雙重標準,因為在網路上不需要露面,所以人們更敢說話了,這原本應該是好事才對,可是實際上,卻是已經不僅僅是更敢說話了,而是網際網路在今時今日已經變成了人們一個發洩的渠道。”
“心裡不爽了,去網路上吐槽一下,反正沒人知道這是我,很多在現實當中不敢做,不敢表現出來的東西,在網路上就沒有那麼多顧忌了,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對一些事件的評論,總是惡意的,總是凸顯陰暗的一面。”葉秋侃侃而談道。
“以前網路是個不錯的曝光渠道,一些人遭遇到不平的事情,可以上網路呼籲支援,起初的時候,這些曝光的新聞,都是真實發生的,可是很快地一些有心人就發現,原來取信於網民真的很簡單,於是出於各種目的,他們開始炮製各種各樣的虛假新聞。”
“可是當越來越多的假新聞或者惡意炒作博取同情的新聞出現,一時間網民們對此類新聞的信任感就大大降低了,原本好好的一個渠道,結果卻成了如今這幅模樣。”
“然後人們開始相信眼見為實了,看起來是進步了,不再相信那些文字描述的東西,想要曝光,你首先需要有證據,讓大家看到。”
“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你看到的只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還有更多的是你看不到的。有人說網友的力量是神通廣大的,真相總會有大白的一天,但是在這之前,更多的人,卻不會去深究,真相幾何,他們只相信看到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是那種真的想要知道真相的,他們只是參與者,或者說,參與的程度很淺,看到了,看不慣就發一條,他們不會去深究,到底真相如何。”
“當真相大白的時候,對於吃瓜群眾而言,或許他們會愧疚一下,但是也僅僅如此,而對於受害的人,傷害已經造成了,真相大白又如何?沉冤得雪其實一直都不是什麼好事,因為你首先要沉冤,然後才有得雪的可能。”
“這話在理!那麼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故事?”馮剛有些急躁地問道。
“這個不急,我再問你幾個問題,老馮,你坐過公交車嗎?”葉秋問道。
“這也算問題?當然坐過啦,怎麼了?”馮剛一臉懵逼。
“我指的是現在不是以前。”葉秋笑著道。
“這不是廢話嗎?我老馮現在好歹也事業有成,而且也算是公眾人物吧,坐公交車,我可沒有被圍觀的嗜好。”馮剛沒好氣地道。
“好吧,那我換個話題,如果一個美女整天擠公交車,你怎麼看?”葉秋好奇地問道。
“大美女?擠公交車,還每天?我怎麼看?”馮剛一臉疑惑,不過,卻沒有馬上回答,而是陷入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