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國內,因為一家獨大,沒有競爭對手的前提下,自然沒有任何問題。
可是在國外,因為有其他選擇,而且同樣的是大而全的巨無霸平臺,所以微信就顯得不是那麼有優勢。
葉秋想到了前世的hat&039;s app,和ine這兩款軟體。
和微信相比,hat&039;s app功能不如微信豐富,它有的功能微信都有,可是微信有的功能,很多它都沒有,但是在使用者量上,它卻比微信更多。
hat&039;s app可以說是一款智慧手機時代的跨平臺的簡訊軟體。
弱化了社交,專注於通訊。
但是由於其是收費軟體,所以反而可以更加專注於使用者體驗,因為功能少,所以軟體小,執行速度快,而且更為方便。
當然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盈利模式有限。
而39;s app,這個軟體,它可以說是微信的分裂版本。
它擁有類似hat&039;s app的功能的子軟體,同時也擁有其他的ine的産品採用的是矩陣式的叢集戰術,既不同於hat&039;s app的單一簡潔,又與微信龐大混雜的平臺式風格迥異。ine迅速發展的同時,周邊衍生産品也快速蔓延,但並沒有像微信那樣摻雜在一個平臺,而是獨立執行的産品。
為此葉秋眼睛一亮,ine軟體的矩陣式叢集戰術,前世證明瞭其威力,這種模式比起微信來優缺點都很明顯。
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不能讓微信也分裂開來呢?
完全可以學習ine的矩陣叢集戰術,就像前世ine宣傳的那樣,把選擇權交給使用者。
完全可以將微信的功能模組化。
將一些功能獨立出來,做成子軟體,比如hat&039;s app那樣的子軟體。
討厭微信的臃腫的使用者,完全可以選擇只下載hat&039;s app這樣的軟體。
同時又可以將這些軟體整合起來,微信當中,如果不需要那些功能,直接進行解除安裝,需要的話再新增。
這樣一來,使用者都是微信的使用者,但是卻又可以兼顧使用者的體驗。
當葉秋將這個想法提出來之後,所有人都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不錯微信功能的確強大,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用到,都希望用到這些功能,那麼為什麼不在大而全的微信下面,推出一系列的子軟體。
這些軟體可以獨立出來,需要的時候,又能夠整合進來,給使用者自主選擇的權利。
在技術上,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其實往往就是一個概念的問題。
第一款微信子軟體,專注於通訊社交的app essenger,很快地就在應用程式商店上架。
對於這款軟體,並沒有打著微信子軟體的旗號,而是單獨出來。
無任何廣告,專注行動通訊社交的軟體。
一推出,就受到了使用者的歡迎,因為這款軟體很小,而且執行速度很快,當然功能也很單一,只有一個功能,那就是通訊。
可以透過手機通訊錄,直接向手機使用者傳送文字,圖片,語音,影片等資訊。
結果就是這麼一款功能單一的軟體,一上市就備受歡迎。
短短的半個多月的時間內,就獲得了數百萬的使用者,而且許多使用者都對這款軟體贊不絕口。
這款軟體的突然火爆,自然也吸引了許多社交軟體巨頭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