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秋你牛逼是沒錯,大家都知道你牛逼,可是,你還真當自己是全知全能的了?
不少一直對葉秋羨慕嫉妒恨的人,終於有機會,名正言順地去質疑葉秋了,他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當然了,本身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新聞素材。
葉秋在普通人的眼裡雖然名聲沒有那些明星藝人大,可是卻絕對是商界最有名的一個了。
葉秋用一個又一個的經典創意,成就了他的創意大師之名,用一次又一次的經典營銷策略,成就了他的廣告之王的美名,可是演戲,拜託,雖然也有不少大明星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人家好歹都有點底子,可是葉秋,算了吧,所謂隔行如隔山。
葉秋之前做的事情,雖然也跨越了很多個行業,可是實際上,歸根結底,還是商業範疇,嚴格來說,不算跨界,可是從創意大師,投資人,大老闆,到演員的轉變,這個轉折真心不要太大了。
這才是真正的跨界啊,關鍵是,演員,那是個很有技術含量的活好吧?
馮剛雖然放著大製作不拍,跑去搞什麼電視電影,可是哪怕是電視電影,那也好歹是電影啊,大家詫異,好奇,奇怪的是馮剛為什麼突然降低自己的身份,卻不會去質疑馮剛的導演能力,可是葉秋就不同了,這完全就是亂彈琴嘛。
馮剛也沒想到這個訊息放出之後,會鬧到人盡皆知,也沒想到,會有那麼多人質疑葉秋。
“新世紀最大的玩笑,創意大師,廣告之王,跨界當演員。”——京都娛樂報。
“創意,廣告,太沒技術含量了,所以,無所不能的葉大師,準備玩一點有技術含量的,演員!”——娛樂線上。
“當我們都在好奇,創意大師的下一個創意的時候,創意大師,拿出了最失敗的創意,跨界當演員。”——娛樂無極限。
……
不過,相比起媒體和專業人士的一致貶低和不看好不同的是,網路上的網友卻是對於葉秋要當演員的事情,樂見其成。
網友peizhen:“演而優則唱,唱而優則演,演而優則導,不會演戲的歌手去演戲,不會唱歌的演員去唱歌,不會導演的演員去做導演,都是跨界,也沒見媒體說什麼,偏偏葉秋去演戲,就不行了?哪個演員在演第一部作品之前就會演戲了?少見多怪,葉秋能想出那麼多經典的創意,為毛就不能演戲了?坐等葉秋打臉秀!”
網友我比較帥跟我說吧:“果然廣告對葉秋已經沒有挑戰性了,誰說不會演戲的就不能當演員了?不長記性的家夥們,坐等你們被打腫臉!”
網友平凡的我12:“話說,不會演戲的明星多了去了,憑啥我們葉秋就不能當演員了?少見多怪。坐等葉秋熒幕處子秀。”
網友騎著螃蟹來看書:“厲害了我的哥,我大葉秋果然牛逼,這裝逼我能給10分!”
網友奈何橋北的是遊魂:“葉秋牛逼,改個行,跨個界,都能讓這群煞筆媒體報道半天,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又是我大葉秋的一次廣告營銷,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網友tk師師長:“重點不是葉秋當演員,而是電視電影,電視電影,電視電影,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葉秋才是最瞭解我廣大群眾的人,電影票神馬的太貴了,《愛情來電轉駁》雖然我大葉秋把票房盈利都回饋了,但是還有一大半卻被院線和其他人賺走了,所以,葉秋這是要讓咱們看免費電影的節奏啊。就沖著這個,必須頂一個!”
……
對於媒體和專業人士的質疑,網友們的喜聞樂見,廣告界人士卻又開始紛紛跳出來分析,說這肯定又是葉秋的一次營銷之旅,無論是媒體還是所謂的專業的電影人士都在為葉秋的營銷添磚加瓦……
之後又列舉出了諸多例子,比如《第一次親密接觸》,你以為這是小說,結果,葉秋卻告訴大家,這是廣告。
比如《愛情來電轉駁》,你以為這是廣告,可是結果,這特麼的還就是電影,而且還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所以,葉秋這次當演員,你以為他只是當演員?你錯了,要是你能猜的出來,那麼他還是葉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