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你給易網的一字萬金的廣告詞‘上我一次,終身難忘’,是否就有誇大虛假的嫌疑?”
葉秋笑著問道:“這位記者,你上過易網嗎?”
那名記者愣了一下點了點頭,葉秋繼續問道:“那麼你就已經證明瞭,這個廣告詞沒有問題。下一個!”
一眾記者聞言都是一愣,不過隨即便發出了笑聲。
那名記者卻有些不解地問道:“葉先生,我什麼時候證明瞭?”
“這位記者,你上過易網,然後又問出了這個問題,就說明,你已經記住了易網,那麼,不就是證明瞭,這個廣告詞沒問題嗎?”
“哈哈哈!”在場的記者都笑了出來,可不是嗎?既然你上過易網,而且又記住了易網,那豈不是就是說,葉秋的那句廣告詞,的確問題嗎?
“你曾經在江南大學講過課,在課上,你告訴學生,做廣告就要誇張,那麼是不是和你起訴旺旺公司的理由有些相背呢?”一名記者又問道。
“誇張和虛假是兩回事,誇張不等於虛假,我認為做廣告,還當少些套路,多些真誠。廣告是高度創意的領域,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總會讓消費者過目難忘。但在産品情感表達和虛擬承諾之間,應當明確法律對此的界線何在,會不會‘授人以柄’。否則,用非具體功能描述來打擦邊球,實則是投機和博弈。這種用最小成本來賺取最大營銷效果的套路,還是少些為好。”
……
隨著虛假廣告事件的發酵,葉秋的策略逐漸開始起了效果,旺旺食品公司的市場統計,在這個事件爆發以來,旺旺食品公司的旗下的旺旺系列的零食,銷量都有一個不小幅度的上漲,雖然沒有辦法和腦黃金的銷售奇跡相提並論,但是在江東看來,三百萬花的實在是太值了。
特別是經過這件事之後,旺旺公司一下子就出名了,無形之中給旺旺打了廣告。
而且對於旺旺公司來說,那個廣告是否虛假其實並不重要,同樣的也並沒有給旺旺公司帶來什麼負面的影響。
特別是在最後,旺旺公司直接發表了宣告,撤回那句廣告詞,並且承諾做出賠償,只要買過印有那句“天天吃旺旺,運氣會旺哦”的廣告詞的産品,都可以獲得賠償。
而實際上呢?旺旺公司的印有“天天吃旺旺,運氣會旺哦”的産品,其實上架的並不多,就算賠償也只是一點小錢而已。
可是此舉在經過一番炒作之後,卻是給旺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名氣。
說一千道一萬,雖然葉秋和旺旺公司都沒有承認,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策略,但是實際上,在廣大民眾的心裡,早已經預設了這就是葉秋的一次營銷策略。
如此,葉秋的無孔不入,匪夷所思的營銷創意,一下子成了人們津津熱道的話題。
經過這一次的事件之後,之後的葉秋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讓人不由自主地産生一個聯想,那就是,這是不是又是葉秋的營銷策略?
廣告界更是把這次的事件作為一個示例的案例,江南大學那邊更是直接把這個事件當做一個經典的廣告案例來教學。
而意外的事件也有,那就是,很多人發現,這個事情之後,那些過於誇張虛假的廣告消停了不少,特別是那些什麼,鑲鑽菜刀啊,鑲鑽手錶啊之類的電視購物廣告,一下子被叫停了不少,倒是讓廣告界為之清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