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王定國等人把燧發槍帶回去,擴編火槍隊。
接下來,柳亞夫又帶著張大錘等人去了煉鐵坊。
他打算嘗試自己鑄造火炮。
柳家營現在沒有裝備火炮,從洪水寨繳獲的幾碗口銃因為質量不合格,內膛有許多沙眼,已經扔掉了,但是柳家營不能不裝備火炮,又沒有購買火炮的門路,柳亞夫只能自己想辦法制作。
煉鐵坊中,煉鐵爐裡的煤炭劇烈燃燒著,爐子溫度漸漸升高,站在爐外都能感覺到一陣陣熱浪。
“公子,我雖沒鑄過炮,但也聽說過鑄炮都是用泥範,鑄好炮後把泥範敲碎,才能取出火炮!你說的鐵範真能鑄炮?”
張大錘疑惑道。
“當然可以,我們的槍管不就是用鐵模做出的嗎?”柳亞夫反問道。
“這!”張大錘還是不太明白,他知道這鑄槍管跟鑄炮完全不同,但是究竟哪裡不同他也說不出。
柳亞夫不再多言,仔細觀察煉鐵爐裡的動靜。
柳亞夫選擇製作火炮的方法是鐵模法,清朝鴉片戰爭時期,為了鑄造出抵禦英法聯軍的火炮,龔振麟研究了鐵模鑄炮法著有《鑄炮鐵模圖說》,這種鑄炮法是先用泥範翻鑄鐵模,再用鐵模澆鑄鐵炮。
這種方法相比現在普遍用的泥範制炮法有太多優勢,不但鐵模可以反複使用,而且製作出的火炮氣孔小,製作週期短,非常適合現在的柳家營用來鑄炮。
柳亞夫前後花費了整整兩天時間,鑄造了兩種規格的鐵範,一種鑄造長1.5米,口徑90毫米的鐵炮。另一種可以鑄造是長1.7米,口徑120毫米的鐵炮,因為不知道具體的規格,所以他製作的鐵範製作出的炮身前細後粗,非常厚實。
在設計這種鐵炮時,柳亞夫參考了拿破侖炮的引數,不過拿破侖炮是青銅炮,而柳亞夫將使用鋼水鑄炮,具體效果還需要驗證。
第三天下午,一個鐵範被一個滑輪鋼架從已經熄火的烘爐中吊出,放到地上,冷卻了十多分鐘後,有工匠上前給鐵範灑上水。
待其徹底冷卻後,扒開鐵範,一個銀灰色的完整的火炮便出現在大家面前。
接著,眾人又把火炮拉到邊上一個鑽孔機旁,花了半個小時給給火炮鑽上點火孔,然後繼續打磨炮膛,外壁。
臨近傍晚,一門前細後粗,90毫米口徑的大炮就完成了。
柳亞夫讓人用木車拉上大炮,帶上火藥,圓形鐵彈,來到石灰小山的另一面。
接著,把火炮擺放道地上,炮口向上對著遠處的空地,在炮尾裝上火繩,再把一個裝了一斤分量的火藥包從炮口放進底部火藥包的紙用硝酸浸泡過),最後從炮口放進一個89毫米直徑的圓鐵球。
待眾人遠離火炮,一個人拿著火把回到炮身後,點燃兩米多長的火繩。看那火繩被點燃,那青年開始飛快的向後跑來。
隨著火繩的不斷向前燃燒,遠處的柳亞夫等人心裡開始漸漸繃緊。
很快,火繩的火星消失在炮尾的點火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