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9年,梅雨季。
西施的絲履踩過館娃宮西廂房的青石板,黴斑在裙角洇開如墨。昨夜暴雨沖垮了牆垣,露出半尺見方的暗門,門沿刻著的鄭國“雲雷紋“讓她指尖驟縮——那是母親陪嫁奩盒上的紋樣,她曾在越地繼母的箱底見過。
燭火搖曳著探入秘道,潮溼的風捲來陳年香灰味。石壁上的油盞次第亮起,映出盡頭處的青銅門,門上雙蛇交尾的圖騰與母親臨終前在她掌心畫的一模一樣。門軸轉動時發出刺耳的“吱呀“聲,驚飛了樑上棲息的蝙蝠,其中一隻爪子上竟纏著半片越式錦緞。
密室中央的須彌座上,供奉著鎏金牌位,“鄭國嫡長公主媯氏“的字樣被香火燻得發亮。牌位前的青銅鼎裡積著黑灰,西施捻起一撮,嗅到混合著艾草與硃砂的氣味——那是鄭國皇室特有的“鎮魂香“,與她每年忌日替母親燒的香一模一樣。
牌位後的牆面上,掛著幅褪色的絹畫。畫中女子身著鄭國華服,左頰淚痣配著右眼角硃砂點,端坐在鳳首車前,車前駕著的白馬拉著的,正是與館娃宮形制 identical 的輜車。西施的指尖撫過畫中女子的裙襬,發現褶皺裡藏著行細如蚊足的小字:“乙丑年,避禍越地。“
“這是孤的姑母。“夫差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他的披風沾著雨珠,金絲繡的吳鉤紋滴下的水,恰好落在畫中女子的淚痣位置,“鄭國滅國時,她帶著巫蠱秘錄逃到越地。“西施轉身時,燭火照亮了夫差手中的卷軸——《鄭國巫蠱秘錄》的封皮上,赫然蓋著母親的私印。卷軸翻開處,“血契通陰陽“的巫文旁繪著雙生蝶,其中一隻翅膀殘缺,與她鎖骨下方的胎記分毫不差。
越宮的雨比吳宮更冷,西施跪在勾踐的書房外,袖中藏著從密室帶出的半塊玉佩。廊下的青銅燈投下蛛網般的陰影,她聽見文種與范蠡的爭執聲:“鄭國餘孽若與吳國勾連,必成大患!“
“她是越宮選出的細作。“范蠡的聲音帶著壓抑的顫抖,“臣願以項上人頭擔保,她對越絕無二心。“
西施摸向懷中的巫蠱秘錄,其中“血契反噬“的章節被硃砂圈紅,旁邊注著母親的字跡:“雙生血可破吳越詛咒,然需以心換心。“她忽然想起夫差密室裡的供品——除了母親的牌位,還有越地的時新果品,甚至她最愛吃的苧蘿山青梅。
子時三刻,館娃宮秘道。
夫差的指尖按在西施掌心的胎記上,巫蠱秘錄的殘頁在石桌上沙沙作響:“你母親用雙生血為你換了越女的身份,卻把真正的鄭國血脈藏在吳宮。“他的聲音混著秘道深處的滴水聲,“孤當年在越地遇見你,不是偶然。“西施望著石牆上的光影,想起十三歲那年在苧蘿溪邊,救她的少年左眼角有顆淚痣,與夫差 identical 的位置——那時她以為他是越地獵戶,卻不知是微服出巡的吳王。
“你早就知道我是鄭國公主之女。“她的聲音帶著澀意,指尖觸到他腰間的玉佩,那是母親留給她的另一半,“所以讓鄭旦扮成我,替我入越宮做細作。“夫差忽然輕笑,指腹擦過她唇畔:“鄭旦是越王允准的'影子',而你...是孤等了十年的血契人。“他展開秘錄最後一頁,上面畫著的雙生蝶正在交頸,“用你的血祭我,可破吳越兩國的百年詛咒。“
吳越決戰前夜,太廟。
勾踐的劍架在西施頸間,劍鋒映出她臉上的淚痣與硃砂點:“你果然是鄭國餘孽!“他袖口露出的刺青與秘錄上的巫王咒印 identical,“當年孤滅鄭國時,就該斬草除根!“范蠡的勸阻聲被雨聲吞沒,他望著西施手中的巫蠱秘錄,忽然想起她母親臨終前交給他的玉佩——那是開啟吳宮秘道的鑰匙。此刻夫差的身影從太廟柱後走出,他的戰甲上染著越地斥候的血,後背的“反骨“位置隱約透出紅光。
“孤與她的血契已至。“夫差的劍橫在勾踐頸側,雙劍相擊迸出的火星,恰好點燃了西施手中的秘錄,“鄭國的詛咒,該由吳越共主來破。“
西施望著騰起的火焰,秘錄上的巫文在火中顯形,化作當年母親寫給她的信:“吾女勿驚,血契非劫,乃百年前吳越王室錯殺鄭國巫女的救贖。“她忽然將手按在夫差與勾踐相抵的劍上,鮮血滴落處,竟開出並蒂蓮般的紋路。
公元前473年,姑蘇臺。
西施站在重建的館娃宮秘道前,手中握著夫差留下的半塊玉佩。秘道深處的青銅門已封死,門上的雙蛇圖騰被新刻的並蒂蓮覆蓋,蓮花中心嵌著的,是她與母親的合葬玉佩。
“范蠡大人求見。“侍女的通報聲打斷思緒。
范蠡的青衫已換成吳國官服,他腰間掛著的,是勾踐臨終前賜的“吳越通“玉牌:“新王已準你歸鄉,從此不再有西施,只有苧蘿村的鄭夷光。“
西施望著秘道外的太湖,水波倒映出館娃宮的飛簷,恍惚間似見母親身著鄭國華服,乘白鳳車而來。她摸向鬢間的步搖,裡面藏著的巫蠱秘錄殘頁已化作灰燼,只剩“血契者,心換心“的字樣,永遠刻在了她掌心的胎記裡。
湖風捲起她的廣袖,露出腕間新系的雙生繩——一根是吳宮的金線,一根是越地的青麻。遠處傳來童謠聲,孩子們唱著:“鄭女踏波來,雙影破蒼苔,吳越千年事,盡付血中埋。“她知道,有些真相永遠不會被寫進史書,就像館娃宮秘道里的鎮魂香,終將隨著歲月的塵埃,散入滔滔太湖。而她作為鄭國公主之女、吳越血契之人的一生,終究在這血與火的迷局中,凝成了比詛咒更堅韌的,人心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