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現在各地的諸侯當中,能傭兵自重,有實力在朝廷上較量一下的,除了康冕王,還有朱樂權,就是金陵朱家了。
其他的人要不就是離京城太遠,心思也不在朝廷上,要不就平平淡淡,一點名頭都沒有,一點權力都沒有。
所以話又說了回來,朱王爺還是要和朱樂權來一場對戰的。
避免不了。
朱樂權膝下的義子燕平南已經頻頻向朱常禧挑釁了。
朱常禧正好也是藉著這個機會,發洩一下心中的怒火,便和父親聯合一起上了摺子。
而且朱常禧指名道姓,要查一查那個兵部尚書。
這個拿了人家的錢卻不給辦事的家夥,朱常禧挺討厭。
關鍵是兵部尚書還是朱樂權的人。
這樣一來,朱常禧前些日子建的水師,送去京城,最後兵權落到了兵部尚書的手中。
這不還是落到了朱樂權的手中嗎?
他對這件事情耿耿於懷。
朱常禧還說了,要集結整個大明的力量,要把朱樂權給除掉。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一切都是那麼得緊張。
不過在這個時候,倭人又來犯了。
朝廷卻把抗倭的任務交給了燕平南。
這讓朱常禧很不理解,這個太皇太後娘娘是不是老糊塗了。
金陵離沿海多近啊,抗倭用得著燕平南嗎?
朱王爺卻讓子善靜觀其變,不要妄動。
金陵反正有兵營在,有幾萬人馬在,不怕他們來。
燕平南來沿海,也就是打了打倭人,然後就走了。
很平靜,連鬧事都沒有。
這可真的很奇怪。
朱常禧和下面的兄弟商量的時候,不免會發問:“當初這個燕平南就是走到一個村子旁,都會縱兵搶糧搶女人,如今他會這麼安靜?倭人那麼好打嗎?”
一點事都沒有,地方百姓也沒有起憤怒。
倭人被打跑了,燕平南帶著兵又走了。
吳一城一直在收集訊息,他和子善哥講了:“我們在沿海那邊都有探子的。探子回來,都說燕平南把倭人打跑了以後便走了,一點事都沒有。”
揚州,杭州,姑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