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王爺連忙賠罪道:“請恕老臣眼拙,方才沒看到。世子爺您這是……”
朱世子卻一點也不習慣。
尤其是“您,您”這樣的稱呼。
他在顧王爺面前可是晚輩。
朱世子的面色有些暗淡,他還是坐了下來,對著顧王爺道:“王爺為了朝廷批閱奏摺,實在是辛苦,還是要以身體為重,多吃一些補養身子的東西吧。過幾日我親自帶千年人參過來怎樣?家父自北面帶回來的。在我那裡放了那麼久,如今我也把它送給顧王爺。”
顧王爺方才因為人家是朱世子,所以一直不好插話,現在一聽這個立刻搖頭道:“世子太過客氣。那是留給世子您用的。”
朱世子卻是不情願:“什麼您不您的。我在顧王爺面前只是晚輩。顧王爺放心,家父在朝中也是傾向於您的。您為了皇上,為了朝廷賣了這麼大的力氣,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他咳嗽了一聲,卻是更加真誠和堅定了:“倘若沒有了您,皇上現在已經跨了。”
怎麼會有孩子說實話呢?
顧王爺自然知道這些道理,可是這些道理卻是沒有用處。
皇上就算不排擠他,也不會重用他。
因為他畢竟還是皇上的一個替罪羊而已。
皇上也許是出於內心的愧疚,因此不好排擠顧王爺。
在朝廷裡那麼多勢利眼的人早就看顧王爺不順眼了。
因為顧王爺不依附他們。
所以那些勢利眼們給皇上施壓,想把顧王爺排擠走。
皇上出於內心的不忍,所以才屢次幫顧王爺化解了險情。
這也就是為什麼顧家人在開封時候,吳老爺說顧王爺是被皇上當成了替罪羊,而朱世子卻說皇上一直在幫助顧王爺的原因。
大家看到的都是表面現象。
其實皇上有愧於顧王爺,卻也有恩於顧王爺。
是愧在前,恩在後而已。
可是大家卻只能看到表面現象。
顧王爺最明白這些了,他也知道他自己的處境,卻是絲毫沒有辦法。
現在自己面前出現了一個能為自己說實話的年輕孩子。
顧王爺感到十分欣慰。
畢竟有人理解自己。
顧王爺以朝廷為重,以大局為重,以天下社稷為重。
所以顧王爺選擇了忍氣吞聲。
現在朱世子居然能夠說出大實話來。
顧王爺很受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