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後來,王世充跟李淵對決的時候,李淵得勝了!
所謂成王敗寇,歷史永遠都是偏向強者的。
因此,就連隋朝的兩個楊恭帝,其中楊侗不論是年齡,還是年份都應該算正統的。
可惜,就是因為楊侗禪讓的人,最後被淘汰了。
所以,就連他這個本應該屬於,隋朝正統的末代皇帝,差點都被遺忘了!
在史書也只記下了短短的一句話!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不論到那個年代,永遠都是弱肉強食!
用現代的話說,就是誰手裡有人有槍,就誰說了算!
所以,其實梁梓墨想要遷都,只是他一句話的事情,又何必要讓自己去燒腦費神的,想個說法呢?
唉!也許,自己和梁梓墨的出生年代不一樣,想事情個處理事情的方法,也完全不同吧!
算了!既然他讓想,自己再參照歷史想想吧!
武則天當年遷都洛陽,那也是因為她在沒有當上皇後時。
在長安皇宮裡的那些,如泣如訴的遭遇,讓她在心裡留下了,不可抹滅的痛苦回憶。
在武則天的心裡,長安這座皇城雖然給予了她甘霖,但也曾經讓她苦不堪言。
離開長安這塊,另她痛不欲生的傷心地。
遷到八百裡外的,東都――洛陽!武則天住著,心裡才會感覺安寧。
那些痛苦的過往,才不會時不時的從心間冒出來,讓她身心痛楚!
再加上,一些政治上的因素!
當時雖然唐朝江山已穩固,但是山東一帶卻還有很多佔山為王的匪患。
凡官兵到了,這些匪患就出來騷擾。
或幾十上百人,看見有朝廷標識的車來了,就一起上前攔路截車。
或在地上挖一個大坑,使車輛不能順暢通行。
等車輛一停下來,他們就沖出來搶車上的錢財,或者女人!
就連高宗李顯要去洛陽,都要將匪首請來與官兵們,同吃同住才能確保一路安全。
天子出行,需要盜匪頭目保駕!這對當時的李唐朝廷,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這也是有失皇家威嚴,和大唐體統的事情。武則天哪裡能夠容忍得了?
如果遷都洛陽,就有利於對這些盜匪進行嚴加管制。
這樣可以促使社會穩定,更有利於鞏固皇家的統治地位。
還有就是經濟上的原因!
洛陽一年四季,風調雨順糧食儲備很充足。交通又四通八達,各地運送物資都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