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還要以批發的形勢,讓那些小攤販也來買去,再到別的地方去賣。
自己有能力保證,這些水産在柳城不斷貨。
有了柳城這個好的開端!
陳漫雲打算再接再厲,讓蜀國的其他城池的人們,也能吃到這樣的水産。
於是,她便有了開拓其他城池水産市場的打算。
她仔細想過了,如今的局勢可能只有她自己的蜀國,和鳳月國還算穩定。
百姓們還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所以,她只能把從鳳月國運過來的水産,銷往蜀國的城池和那些屬國。
就這樣,陳漫雲又去了蜀國的益州、洛城、綿州等等比較富庶的城池。
嘿!你還別說,陳漫雲這樣做。
那些曾經讓她頭大的水産,居然還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這樣一來,陳漫雲手裡的銀錢問題解決了。
鳳月國百姓們的吃飯問題,和水産銷路問題也一併解決了,真是一舉數得啊!
後來她建立的水産市場穩定了,年前她還去給梁梓墨和楊宏他們送過一次水産。
也給張驍的營帳裡送過一次水産!
再後來,她就把市場發展到大漠裡去了。
一年後,陳漫雲不但把自己的水産市場,在各地建立得穩穩妥妥的,銀錢賺得盆滿缽滿的。
還同時,把之前那些通訊站,也經營得風生水起的。
還透過這些通訊站,把村子裡生産出來的紙、鐵器、陶器、石灰,銷往各地。
到此時,蜀國的百姓們,用紙就沒有以前那麼緊張了。
紙的銷路非常好!除了她自己的那些屬國,齊國梁昊辰也讓他戶部的官員,向陳漫雲他們購買了很多的紙。
蜀國國內的經濟,在陳漫雲的精心經營下,慢慢的走上正軌了。
如此一來,所有蜀國的百姓們和鳳月國的百姓,都能衣食無憂了。
而那些,被她派到縲稷山上來學種田的,那些鳳月國的官員們。
也已經掌握了大部分種植技術,被陳漫雲送回鳳月國去了。
陳漫雲還在蜀國境內,買了很多水稻種子。
拿到鳳月國去,手把手教哪裡的百姓種植水稻。
之前,她其實是不懂種水稻的。
不過,她也看出來了,鳳月國那裡的土地多水窪。
種其他作物,很容易被溺死。
也許,以前的鳳月國祖先,也是種過糧食的,只不過他們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或許因為一直都沒有種出來糧食,所以鳳月國的祖先們見靠海域近,就幹脆棄田下海成了漁民。
所以,她現在就不能重蹈鳳月人祖先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