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元朔十五年,正月十五,燕州刺史府。
時值元宵佳節,燕州十二城縣令都來到燕州刺史府恭賀新年,燕州長史依例將他們引到刺史府的會客堂裡。
不一會兒就有一列婢女魚貫而入,為每位縣令都斟上一杯青茶,身穿綠袍的縣令們都抿唇品茶,誰都沒提還有兩個縣令沒來的事情。
在坐的有老有少,七老八十有之、三四十歲有之,唯獨那個三十歲的年輕縣令和碩城的錢縣令沒來。
不一會兒,就聽見一陣沉穩的腳步聲傳來了,十個縣令舉目看去,果然是一身緋色官服的孫刺史來了。
眾人按著順序一一恭賀了新年,奉上自己的賀禮:或是一卷親筆手書,或者新詩初畫,都是讀書人喜好的文雅之物。
孫刺史都一一笑納了,然後看著下首十二席中空著的兩個席位,眉頭微皺,眉梢的黑痣都彷彿要跳起來:”怎麼還有兩個沒來莫不是起晚了”
燕州長史拿了一張表奏上來,並稟告給孫刺史:”回稟刺史大人,安城縣令前兩日摔斷了腿,如今在家養傷,暫時不能前來;碩城錢縣令聽說年前就生了一場大病,在正月裡不碌了。”
燕州長史的話剛說完,孫刺史就長嘆一口氣,哀傷道:”嗚呼哀哉,天妒英才啊!明日你帶上本刺史親手所書輓聯,去碩城走一遭吧!”
其餘十個縣令皆稱贊孫刺史高風亮節、關懷下屬,實乃世所罕見之賢臣。
孫刺史默默胡須,不再多話,轉而說起其他的事情來:”如今坻戎屢屢來犯,情勢緊張,去年各城徵兵之事如何了”
縣令們都將自己府裡徵收新丁的情況報了,十座城池加起來統共有差不多十萬青壯入伍。孫刺史滿意地點點頭,讓他們將這十萬青壯帶到駐紮在燕州的二十萬朝廷軍隊裡去,以補充燕州空缺的兵力。
十個縣令都一一應了。
接下來,孫刺史就過問了去年整個燕州的稅收情況,得知尚不錯後也滿意地點頭。
最後就是一番勉勵,鼓舞十個縣令再接再厲,莫要辜負陛下期待雲雲,聊完後才在刺史府設宴,留了十人到下午。
及至傍晚時分,酒終人散,孫刺史就換下緋紅官服,穿著常服來到一個偏僻荒蕪的院落。
這地方初看與其他地方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暗中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可說是戒備森嚴了。
不過孫刺史是一州長官,自然沒有他去不得的地方,裡面立刻來了人開門迎他進去。
一走進裡面,即使是正月十六這樣寒涼的天氣,孫刺史也忍不住擦擦熱汗,把外面的袍服全部脫了下來。
原來這裡面的氣溫比外面高了許多,燃燒的火爐正在片刻不停地工作著。
滴滴汗珠劃過孫刺史的額頭,他擦了把汗問道:”完成量怎麼樣了”
旁邊管事的躬身回答道:”回稟大人,燕州全境去年稅收摺合成銀錢共兩百萬兩銀子,如今正在爐中熔煉,只待打造成官銀樣式就可以運往大興城。”
孫刺史點點頭,然後又問道:”去年朝廷劃撥的六百萬兩軍用、民用開支呢”
管事的又靠近他,附耳說道:”去年下半年已融了三百萬兩,只得了一百萬兩火耗。”
孫刺史也湊過來,用手擋著嘴唇:”速速將餘下的三百萬兩也融了,上面催得緊,耽誤不得。”
管事的領命,並說要等打造完兩百萬兩官銀後才能開工,預計要一個多月。
孫刺史也知道這種事情急不來,工人手腳再快也要做的過來才行。
夜幕漸漸落下,距離刺史府八百裡之遙的陽城街道上早已沒了聲音,元宵的熱鬧已經落下帷幕,人們都滿足地回到自己的家中,一家人開開心心地期待新一年家中能有個好進項。
而無人的街道上,一陣疾馳而來的馬蹄聲打破了陽城的寂靜,一匹駿馬就像一陣風似的朝著太子府而去。
到了太子府後門,馬上的人被裡面的人接應進去,許久後才出了太子府,又往來時的方向而去。
而接到馬上人訊息的太子府詹事,拿著手裡不曾開封的密信,走上了一條熟悉的道路。
穿過長長的過道,詹事迎面遇到一個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