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七月流火,芳草萋萋。
北方邊疆,燕州下的碩城,田地裡三三兩兩的農夫正忙碌著,無不拄著鋤頭吃力地把拉著黃土,希望能將糧食多種些出來,爭取讓自己和家人不餓肚子。
可是瀕臨邊境,襄朝與坻戎戰事頻發,種好的糧食大部分要上交給朝廷和貴族,所以人們生活艱苦,除了種糧,總會另外找些活計幹。
眼下地裡正是莊稼成熟的時候,家中青壯勞力都趕著出來搶收作物,沈家郎君就是其中之一。
這天沈家郎君忙到黃昏才算告一段落,其他同村莊裡的漢子也停了下來,紮成一堆站在樹蔭下,拄著鋤頭聊天。
幾個農夫圍過來,紛紛眼紅地問沈家郎君:“沈老八,聽說你家婆娘接了個好差事,每個月都有整整一兩銀子啊?”
沈老八聽到這事,眼角眉梢的喜悅怎麼也掩飾不住。
說起來以碩城附近的普通百姓來說吧,有自己土地的農民少之又少,大多數是給小貴族們幹活。每年的收成要上交四五成給小貴族們,朝廷還要收一兩成,留下來的就只夠勉強填飽自家肚子了,更別想有餘錢進賬。
所以一般情況下,當地百姓都會趁著農閑時找些雜活幹,好歹一年能存個幾兩銀子。比如沈老八,除了種地,還學了一手做房子的好手藝,經常和別村的人一起,給家裡有點閑錢想做新房子的人做事。
不過眼下碩城時常有坻戎襲擾,許多有錢有勢的人家都搬離這裡,逃往中原地區去了,只有那些沒有條件的或者有別的緣由的富貴人家,還留在碩城。所以現在想要接個修築房屋的手藝活兒,也越來越不容易了。
好在自家婆娘前兩個月找到了個好差事,家裡的日子好了不少。
於是沈老八就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吹起了牛皮:“俺家那婆娘本來就是出了名的勤勞肯幹、手腳麻利,今年剛給俺添了個閨女,奶.水足的很。她做事的那戶人家,夫人沒啥奶.水,就請了我家婆娘去,平時就是喂喂奶、帶帶孩子、做點雜物,也不是多勞累的事情,每個月主人家就給她開一兩銀子呢!”
其他幾個農夫都羨慕的很,心裡劃算一兩銀子要做多少事情才存的下來,然後紛紛問沈老八:“你婆娘做事的那家主人,還招人不?我家婆娘手腳也很麻利,什麼活兒都願意做的!”
沈老八心裡得意,腦子卻挺清醒,怕別人婆娘進去把自己婆娘擠走,連忙說主人家早就不招人了,他們家的也是運氣好才碰到這麼個好差事。
嘮起嗑來,不覺得時間過的快,沒多久天色暗下來,各家郎君拿著幹活的東西回了自己家。
沈老八嘴裡哼著不知名的小調,回到家裡,發現婆娘還沒回來,家裡一片漆黑,灶臺上沒有開火,但旁邊的桌子上擺了今晨婆娘就準備好的幹餅和鹹菜。
沈老八招呼一聲,房間裡一大一小兩個男娃子就推開門,光著腳“啪嗒啪嗒”地就跑到灶臺邊。
沈家三父子就著桌上的鹹菜和幹餅吃了,沈老八才問起自家兒子:“今天給菜花餵奶了嗎?”
大兒子連忙說都餵了,今天妹妹吵的厲害,他和弟弟就帶妹妹到村子裡轉了一圈,妹妹這才剛睡下。
三父子說話的時間裡,外面院子門“咯吱”一聲被人推開了,沈老八就知道肯定是婆娘回來了,就連兩個兒子也趕緊跑出去迎接。
隨著院門的合上,一個三十歲不到,穿著樸素的女人走了進來,手裡還拿著一個小包。
倆兒子喊了聲“阿孃”,四隻眼睛眼巴巴地看著女人,女人把手裡的小包遞給他們,嘴裡說著:“今天早晨夫人不想吃餅,就叫我買了五個饅頭,吃了兩個就吃不下了,這才叫我拿回家來。”
兩個兒子開啟布包,看著裡面的三個白淨饅頭直流口水,但大人不發話,他們是絕對不敢隨便動手的。
沈家婆娘又商量著對自己丈夫說:“正好三個,你們爺三一人一個吧,我早前吃過了。”
看到沈老八點頭,倆兒子才一人拿了一個饅頭,放在鼻前猛吸一口氣,然後小心翼翼地從外頭軟軟的麵皮吃起。
這時的饅頭都時興用柔軟的麵皮包裹著滿滿的肉餡,然後蒸熟了再吃,一般都要賣到五六文錢一個,對於沈家這樣的普通老百姓來說,一年裡能吃上兩三回肉就算不錯了,哪裡有這個閑錢去買肉饅頭吃。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每每帶著倆兒子進城見見世面時,兩個小孩即使再饞也不會開口要買饅頭吃。
兒子們都進屋裡去了,沈老八拿著剩下的那個饅頭,掰成兩半,分了一邊給自己婆娘:”我剛吃過幹餅撐的厲害,這一半你吃了吧!”
沈家婆娘看著自己丈夫,知道這是他的好意,於是兩夫妻一人一半饅頭分著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