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小草感激地看了陽郡王一眼,道:“能夠讓知府大人揭匾,是小店無上的榮幸。不知知府大人方便不方便?”
人家陽郡王都答應替鹵菜店揭匾了,寧知府再不方便也得方便了。寧知府趕忙道:“哪裡哪裡!舉手之勞,不足掛齒!”
當一串長長的鞭炮點燃時,陽郡王和知府大人出現在店門前。圍觀的百姓們,認得陽郡王的不多,可府城的人不認識知府青天大老爺的幾乎沒幾個。看到知府大人親自幫鹵菜店揭掉匾額上的紅布,“餘記鹵菜店”幾個燙金大字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時候,一陣靜默之後,便響起熱烈的掌聲。
人群中,伴隨著一陣竊竊私語——
“餘記鹵菜店什麼來頭?能請來知府大人給他們揭匾。”
“聽說這家店面本來是知府大人家的,做得綢緞生意,春天的時候突然關了門,大半年才重新整修,開了這家鹵菜店。莫非,綢緞生意陪了錢,所以知府大人重新開了這家鹵菜店?”
“我覺得不太像,聽隔壁那家人說,這片院子開春就賣出去了。這處院子和店鋪地勢這麼好,即使綢緞鋪子不賺錢,關了租出去每個月也能有不少進項……”
“會不會是比知府大人更大的官,看中這片院子,買了下來?你看跟知府大人一起揭匾的男子,通身的氣派,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出身。還有,知府大人對他那麼客氣,難道他是這家鋪子真正的主人?”
“不管什麼原因,這家鋪子有知府大人和這位不知名的貴人做靠山,難怪昨天王瘸子的婆娘來胡攪蠻纏,人家小姑娘一點也不怯場,還說請知府老爺給評判呢……”
……
圍觀者眾說紛紜,大家都認定了鋪子有知府大人做靠山,不是一般人能動得了的。府城中,某些對餘家鹵菜方子有興趣的人,也悄悄地歇了心思。
接下來,又有一些府城的官員,雖然跟餘家沒有什麼瓜葛,看在知府大人的面子上,也到場賀喜了。中午,有知府大人和這些官員在,不可能在後院隨便對付一頓了。至於陽郡王,雖然身份貴重,但在東山村老宅那簡陋的條件下,他都一天不落地去蹭飯,餘家人都不把他當外人。
午飯定在珍饈樓,餘小草點了一大桌子的美食,其中不乏每日限量出售的菜餚。知府大人和其他前來賀喜的客人,心中暗自驚訝。府城的珍饈樓雖說是今年春天才開業的新店,可火爆程度府城人都是知道的。現在像這樣的雅間,都預定到一個月以後去了。
餘家到底什麼背景,能夠隨時弄到雅間,而且點到限量的菜餚?這種待遇,別說知府大人了,京中那麼多權貴之家,在京城的珍饈樓也沒這特權。想在鼎鼎有名的珍饈樓吃一頓,就是皇親國戚也要老老實實地預約排隊等候!
大家心中雖有疑惑,這頓飯依然賓主盡歡。尤其是得知坐在主位的那位,居然是近兩年朝堂風頭正盛的陽郡王,官員們態度更是熱情和殷切。後來,在席間陪坐有些緊張的餘海,都漸漸被遺忘了。
餘記鹵菜店開業第一天,就在府城打響了名氣,同時也獲得了保護傘,即便以後的日子裡,鹵菜店的生意火爆程度快趕上珍饈樓了,也沒人敢過來找事兒。開玩笑,府城誰不知道餘記鹵菜店有知府老爺做靠山,而且鋪子就在知府衙門斜對面,來鬧事?是嫌自己命長了,是吧?
開業三天內,所有鹵菜半價!昨天參與品嘗活動的百姓,就是鹵菜店的活廣告,鹵菜店的肉如何如何香,鹵菜店的素菜都比肉還好吃,鹵菜店也有珍饈樓一樣的燒雞烤鴨,鹵菜店……
再加上,餘小草在門口弄了個鐵皮爐子,上面燉著鹵過的豬頭肉、豬下水……濃濃的肉香,充滿了整條街道,幾乎每一個路過的百姓聞到香味都要停下腳步,尋找源頭。
開業這三天,鹵菜店的生意無比火爆。餘小草跟大姑忙不過來,把劉俊平和劉燕兒也給叫過來幫忙。劉虎和餘海就負責食材的運輸,每天來往於東山村和府城之間。
即使是半價,開業的第一天,營業額竟然也達到了三百多兩,出去成本淨賺一百多兩。第二天、第三天,營業額都是呈上升趨勢,達到五百多兩和六百多兩的收入,一天兩頭豬都不太夠賣的。
賣得最快的,還是價格比較便宜的豬頭和豬下水,以及一些鹵豆幹海帶豆皮這樣的素菜。每天都要鹵上三四鍋,才堪堪夠賣的。鍋不是那種普通人家吃飯的小鍋,而是能供應十幾二十個成人飯量的大鐵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