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拿著竹筍就進了自己的房間。
這人多手雜的,又是個差吃的年代,這東西可得放好了。
姜淑蘭見鄧寧心那麼說了,只好拉著薑母又回了屋,屋子裡原來用來放東西的方桌被借出去擺酒席了,正好還有一張書桌,姜淑蘭就順勢讓薑母坐在了書桌邊。
“媽,你先坐會兒,我去外面給你端杯茶來。”
薑母點了點頭,視線落到了書桌上攤開著還沒收起來的紙筆,以及旁邊放著的一挪新本子,忍不住咂了咂舌。
家裡的孫子年紀還小,沒有讀書,大女兒二女兒家的各有一個開始上學了,她見他們買過本子,也見過外孫拿本子寫字,那本子都是翻來覆去的寫,捨不得扔,寫完了之後沒用了的就拿來放到廁所擦屁股。
那可是正兒八經的學生,淑芸和淑梅都捨不得給孩子用,沒想到淑蘭一個二十好幾的人了,學寫字,沈淩雲還給她買這麼多這麼好的本子,看來真不是鬧著玩兒的。
想到這裡,薑母不由得欣慰一笑。
這樣好,這樣淑蘭在沈家才是真的過得好,自己也就放心了。
其實這個人戶,他們來不來走都是可以的,反正張秀琴也沒有去特意請客。
只不過她心裡記掛淑蘭,想親自來看看她是否真的過得那麼好。
這下,總算可以放心了。
“媽,你們來了,家裡怎麼辦的?哥哥嫂嫂忙得過來不?”
“他們有什麼忙不過來的?我們就出來一天,今晚上在你這兒住一晚,明兒起來打早就回了。”
想想也是,難道姜成和薑母還不能出個門了嗎?
姜淑蘭把搪瓷缸遞給了薑母,薑母覺得不是很渴,就放到了一邊,拿著手裡的本子朝著姜淑蘭問道。
“這些都是你寫的嗎?淩雲他每天也不輕松吧,真教你讀書識字啊?”
以前,沈淩雲的確挺輕松的,可是自從張海出了那個么蛾子後,沈淩雲每天下午回來都要幫著她出去割豬草,確實挺辛苦的。
“嗯,是挺辛苦的,不過辛苦一點,我也要學。媽,你不知道這讀書的好處,你瞧著吧,等我好好學,以後長本事了掙多錢了,一定好好孝敬你跟我爸。”
薑母當然知道讀書是好的,但是……
“哎,也怪你爸媽沒本事,家裡姊妹幾個,就讓你哥哥去唸了幾年書,但那幾年動蕩不安的,他也沒學著個什麼。”
聽著薑母略有自責的聲音,姜淑蘭忙笑了笑,拍了拍薑母的肩膀。
“媽,你說什麼呢?那個時候村子裡哪家有錢送女兒讀書的?你們也沒什麼錯,大家都是這麼個思想,怪你們做什麼?”
怪只怪封建思想太過於沉重,像是一副重重的枷鎖,一直鎖住了這些人的腦子。
上輩子,她也不過是那重枷之下的一員而已。
實在是怪不得姜父薑母。
“那你好好跟著淩雲學,媽等著你長本事呢。瞧瞧這些東西,都是他特意給你買的嗎?”
本子,筆,還有墨水……
說起沈淩雲,姜淑蘭就忍不住眉眼一彎,“媽,你等會兒,我拿些東西給你看。”
說完,跑到了梳妝臺前,把沈淩雲給她買的那一堆東西全部堆到了薑母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