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德華先生個人創辦了慈善機構,十年來捐贈希望小學三十餘所,資助貧困山區學生七十餘人……”蔣妤臉色一滯,臉色刷的一下,倏然白得嚇人。
身體的不適來的太過突然,她下意識的手心握拳,側著身,在觀眾看不見的角度,將拳頭放在胸口,撐著將方德華的事跡說完後,坐在演播廳的沙發上。
方德華是蔣妤在節目籌備之期便接觸過的人,而蔣妤也瞭解到,方德華是真心在做慈善,這些年的慈善專案完全是個人支出,落到了實處。
蔣妤想,這樣的人,有這個資格站在演播廳裡,就慈善這一選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
方德華年過五十,可看上去卻比同齡人年輕不少,有學識有涵養,從他說話就能聽出來。
或許是因為面對面,方德華意識到蔣妤臉色不好,可這又是直播,不能有太大的動靜,他不動神色為蔣妤解圍,蔣妤就之前碰頭時丟擲的一個個問題,方德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甚至於由一個問題,自己找到關鍵所在,引至下一個蔣妤要問的問題。
這個環節完全不用蔣妤開口問話,他侃侃而談,甚至引經據典,對比國內外慈善行業現狀,對目前國內慈善形勢做出預測,也同時表示慈善行業如果想重新獲得民眾的信任,賬單透明化是必須的。
然而他也提出國內慈善事業的發展停滯不前的原因,也在於宣傳力度的問題。
華心慈善之所以成為慈善機構的領先者,最大的原因在於宣傳。
方德華笑道:“至於剛才觀眾所說的會對慈善行業造成一定的沖擊,其實我的看法是與蔣主播一致,行業沖擊在所難免,不少慈善機構的制度原本就不被民眾信任,揭露與否只是不信任的人多人少的問題,縱觀歷史,大浪淘沙之下,洗淨的永遠是糟粕,留存的才是精華,為一己私慾而牟利的存在,無可避免的,一定會被取代。”
蔣妤點頭。
觀眾席上再次爆發雷鳴般的掌聲,在觀眾的矚目中,方德華完成自己的使命,緩緩離場。
蔣妤從沙發上緩緩站了起來,說:“慈善機構的存在是社會善意的聚集表達形式,正因為有這麼多秉持著善意的人的存在,才一點一點構建我們這個不甚完美卻又日趨完美的社會,這份善意不應該被人利用,它應該送到所有需要幫助的人的手裡,而不是因為一己私慾,而中飽私囊。”
“以上是《真相週刊》的全部內容,我是主持人蔣妤,咱們下期再會。”
蔣妤望著鏡頭,用盡全力咧出最後一抹微笑,在鏡頭切換的同時,蔣妤眼前一黑,胸腔如遭重擊般的痛苦讓她再也支撐不住。
全程觀眾一陣驚慌,不少工作人員從演播廳兩側奔忙而來,全程人聲鼎沸。
“快!救護車!”
耳邊盡是慌亂而嘈雜的驚慌聲,蔣妤捂著胸口,聲音由遠及近,一點一點撞擊著她的耳膜。
太累太累了,自從重生以來,她沒有這麼累過。
她強撐到最後,說出最後一句結束語,彷彿已經將她全身力氣掏空,只留下一個疲憊的軀殼在人間晃蕩。
她睜開眼睛,虛虛的望著頭頂的人影晃動,她想在滿目焦急的臉龐中想找到一張令她無比安心的臉。
倏然在這嘈雜的聲音中,聽到一個無比小心翼翼的聲音在喊她。
“蔣妤,不要睡,看著我!”
她恍恍惚惚朝著那個聲音望去,落入一雙漆黑透亮的眼眸中。
即使是揹著光,那雙眼眸依然無比透亮,也令她無比心安
“小蹊……”
蔣妤閉上眼,放心了。
她的兒子,這輩子總不會沒人照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