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妤不由得凝眉,“可是你明明知道……”
“這是張斐自己的意思,”陸爭灼灼望著她,“蔣主播,有些責任,總要有人擔負,不是你,就是我。”
蔣妤片刻微怔,恍惚之中,似乎又看到了上輩子陸爭在倒在血泊裡給自己發的影片。
——“蔣妤,對不起,不能再繼續照顧你了,不要怪我,理解我,這是我的責任。”
上輩子沾了鮮血的記憶,與面前陸爭幹淨的臉龐重疊,蔣妤不由得後退一步,拉開與陸爭的距離,笑道:“我理解。再見。”
陸爭擋著電梯門的手放下了,電梯門逐漸闔上,緩緩下降。
這期的《真相週刊》節目播出之後,得到的反響,是蔣妤不曾預料到的。
從前網路並不發達,新聞時事只能從報紙上得到,大眾獲取資訊的速度慢,有些新聞自然難以獲得。
而如今蔣妤將連續幾年發生過的未成年人傷人的案件翻了出來,活生生赤、裸裸的展現在大眾面前,龐大而直觀的資料令人震驚。
不少人對此現象發表自己的意見,認為節目中蔣妤說的並無差錯,未成年人的教育問題刻不容緩,但目前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是否有失偏駁?
保護未成年人的想法大家都理解,可當這名未成年人屢次三番犯案,是不是應該有所措施?
若只是將其送到工讀學校重塑,那麼對於被未成年人傷害過的人是不是不太公平?
在網上熱議之後,不少人對未成年人犯罪進行了調查與資料統計。
結果顯示,未成年人犯案之後再犯的機率,遠遠超過成年人再犯罪機率。
因為沒有懲罰,所以不計後果。
因為有恃無恐,所以肆意妄為。
法律既是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
一個正直良善的人尚且無法保證在沒有規矩的環境下還能秉持著人性,更何況那些走上歧途膽大妄為的未成年人。
然而在這熱議的當口,傳出了一則新聞。
五名未成年人欺淩同學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這五名未成年人均為滿十八歲。
雖然法律條例有明說,未滿十八歲為未成年人,可犯罪還是需要承擔一部分的刑事責任,但是,校園暴力事件,史上從未有過判刑的處罰。
這一判決,徹底端正了對於未成年人犯罪的態度。
判決轟動一時。
不少人說這是蔣妤的功勞,蔣妤卻不敢貪功,她什麼都沒做,只是將人們見過卻忽略了的東西再次擺在了大家的面前,讓大家看見它,正視它,談論它,然後解決它。
她只是傳遞事實的聲音而已。
你不說我炒冷飯,就是對我最大的尊重。
而在這時機之下,星光臺迎來了兩年一度的人員變動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