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酒原名“迎風倒”,入口甜,落口綿,尾淨餘長。喝時直落而下,神清氣爽,無甚感覺,可若是迎風一吹,飲者立刻面帶酡紅,熏熏然不知歸處。
因此得名“酡紅香”。
而今天驢背上馱這四壇子,更是名頭響亮,可說是普天之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酒名“刀子”。
入口如炭,入喉如刀,入腸如火。
這酒如此出名,不是因為難得一見,而是因為隨處可見。
“刀子酒”製作簡單,小麥,高粱,玉米皆可釀制,主料與輔料還可重複使用。下至販夫走卒,上至達官顯貴皆可自制。
而這酒有個最大的特色,每個人釀出的“刀子酒”口感都不盡相同。
楚國曾有一酒豪,立志嘗遍天下“刀子酒”,最終喝到八十有三,壽終正寢,也不曾嘗遍。
只是不知道,柳鳳泊拿這貧民酒是為何。
林火猜想,或許是吃多了山珍野味,偶爾也會喜歡窩窩糟糠?
胡思亂想間,四人一驢已經入得山中。
身處山中觀嶽山,又是另一番風景。
細雨沾葉無聲,枝條微搖,山霧淡湧,抬頭不見天,只見紅楓海。
“跟緊了,可別迷在霧裡。”王大夫在前方帶路,不時提醒一番。
相比帶路,林火覺得王大夫遊玩的興致更高。
王駿拈起一片紅楓,“這嶽山紅楓得天獨厚,三季常青,冬季長紅不敗,也是世上一大奇景。”
柳鳳泊淡淡說道:“用來生火烤肉確實不錯。”
王大夫瞪了柳鳳泊一眼,後者聳了聳肩,“先生可以試試。”
王駿臉色漲紅,罵了聲“豎子”,加快腳步。
林火憋住笑,拉著小石頭跟上步伐。
其實小石頭並不需人攙扶,自他醒後,身體強壯不少,雖然還是瘦小模樣,但力量驚人,耐力更是上佳。
林火也不知道這是福是禍。
再行幾步,便見到一塊石碑,碑上刻著“上至後山禁地,內有猛獸靈怪,閑雜人等莫入”。
石碑不高,只到林火腰部。
王大夫誦讀了一遍碑文,拜了拜,口中唸叨著,“有怪莫怪,有怪莫怪。”
林火剛想有樣學樣,柳鳳泊卻坐了上去。
他大大咧咧坐在石碑上,開了壇酒,“走了半日,也是乏了,不如在這歇會兒。”
“在這歇?”王大夫搶過酒壇,只是酒壇略沉,差點沒有拎住。林火上前搭了把手,才幫他穩住身形。
王大夫有些惱怒,“你這可是要害死我們?還沒入得野徑,這裡太不安全。”
柳鳳泊渾不在意,“不是我想歇會兒,是有人要我們歇。”
話音剛落,從霧氣中鑽出幾個人來。
身著黑白兩色道袍,白為底,黑為邊,袖繡八卦圖,身負三尺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