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既心中有了章程,我也不再多說,”崔氏溫婉一笑,握住她手,叮囑道:“照顧好自己,別叫阿孃憂心。”
鐘意笑道:“又不是小孩子了,我心中有分寸的。”
……
華嚴寺便在長安城中,只是位置有些偏遠,去的人也少些,於鐘意這等不欲張揚的人而言,卻是最好的去處。
先前父親與祖母辭世,她也曾來此幾次,倒也相熟,此次令人先去問過主持,方才同侍從們一道登上塔樓,去尋房間歇息。
出門在外,又是寺廟,自然不比家中富麗舒適,然而祈福貴在有心,卻也不比計較這些。
華嚴寺最大的景緻,便是寺廟內聳立著的塔樓,頂部供奉有舍利,底下幾層便是供來客歇腳之處,又或有空閑之地,由僧侶向信眾講經。
鐘意等人到了最頂端的房間,約有五六層高,透過視窗俯身,便能俯瞰小半個長安,玉夏玉秋將房間內清理一遍,又透過窗戶往外看,又向鐘意道:“這兒的景緻倒好,可惜已經是秋天,花草都敗了,不然該多好看啊。”
“左側倒是有一片楓樹林,”鐘意早先來過此地,倒不驚奇,笑道:“可惜這兒見不到,你們若是喜歡,有空暇時,不妨去走走。”
那二人笑著應了,又去取了筆墨紙硯,依次擺放到案上,以備鐘意取用,另有侍從送了齋飯過來,不過一碗米飯,幾碟青菜。
鐘意用過之後,天便有些黑了,去掌了燈,又叫玉秋玉夏自去歇息。
深秋時節,天氣已然涼了,鐘意將窗扉推開,便聞秋聲瑟瑟,頗有悲涼,樹葉被掛的簌簌作響,隨即飄落北風之中。
人都說傷春悲秋,大概也是見草木凋零,因而聯想到人生苦短,際遇無常吧。
鐘意在心底嘆了口氣,隨手將窗扇合上,自去歇息了。
接下來的日子無波無瀾,鐘意每日只留在塔樓內抄經唸佛,倒也平靜,半月時日過去後,卻忽然下了場雨。
那是在深夜時分,鐘意半睡半醒之間,聽得窗外雨聲連綿,披衣起身,透過視窗去看,果然見下起雨來了。
遠處塔樓裡亮著光,秋夜裡遠遠見了,令人心中或多或少的湧出幾分暖意來。
秋雨瀟瀟,落在林木僅存的樹葉上,悄無聲息的終結了它們最後的堅持,也叫它們落葉歸根。
這場景原就是很蕭瑟的,鐘意心有所感,見案上有琴,便抱了入懷,信手調撥。
近年來她所遇諸事太多,疼愛她的阿爹與祖母先後離世,為了照看母親,更不敢將心中悲痛展露出來,只得強自抑制,到了今夜,卻被這場秋雨激發出來了,連帶著那琴聲,也悽清哀涼。
夜色深深,明月掩在烏雲之後,琴聲嗚咽中摻雜了雨聲,更覺冷清,卻聽有人以簫聲合奏,清越激昂,簫聲澈亮。
鐘意暗暗吃了一驚,不意周遭竟還有旁人,察覺那人以簫相和,心中微動,順勢改了曲調。
琴簫合奏,原就要兩人心意相通才好,那人技藝高超,竟配合的天衣無縫,一曲終了,渾然天成。
鐘意手撫琴絃,將它輕輕擱下,方才到窗前去,歉然道:“不知此處另有人在,深夜撫琴驚擾,尊駕勿怪。”
那人似乎在隔壁塔樓之上,聲音低沉柔和,是個年輕男子,他道:“女郎的琴聲好悲涼。”
鐘意微怔,旋即答道:“心有所感而已,見笑了。”
“我到此幾日,也是今日方知另有人在,”那男子道:“女郎到此,是為?”
交淺言深,卻是忌諱,鐘意不曾言說家事,只道:“來為家人祈福,郎君呢?”
那人頓了頓,方才道:“與女郎一般,為我早逝的生母祈福。”
鐘意輕輕應了一聲,卻不知該再說些什麼才好,對方也沒有開口,如此沉默良久,便聽那人道:“時辰不早,女郎勿要傷懷,且早些歇息吧。”
鐘意輕聲說了句:“郎君也是。”
她回到塌上躺下,卻久久不曾安枕,那人說他已經到了幾日,她卻不曾聽聞動靜,想也是喜好清淨之人。
說也奇妙,彼此相隔這樣近,幾日過去了,竟都不知對方存在。
她啞然失笑,不知怎麼,心卻安了,合上眼,安然睡下。
那郎君的確喜好清淨,又是幾日過去,隔壁塔樓都沒有任何動靜傳來,鐘意甚至疑心,他已經悄悄離去。
這幾日天氣始終不佳,到了十五,連月亮都沒有出來,鐘意推開窗去看,心中頗有些感慨,目光一側,卻見隔壁塔樓處的窗扇開著,朦朦朧朧有人坐在窗前。
許是察覺到她的目光,那人道:“今夜沒有月亮,女郎怕要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