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太子面紅耳赤,如遭雷擊,一時竟不知說什麼才好。
半日過去,他方才訥訥道:“事已至此,居士再加苛責,也是無用,自該以大局為重……”
“好一個大局為重!”鐘意搖頭失笑,語氣譏誚道:“當需要犧牲一些人,來保護另一些人的時候,這貼狗皮膏藥就被扒拉出來了。”
“的確是我理虧,”太子卻不同她爭辯,垂首愧道:“居士之語振聾發聵,令我幾無立足之地。”
“殿下啊,如果可以的話,也請你去民間走一走,看一看吧。”鐘意長久的看著他,最終方才道:“昔年山東大旱,生了蝗災,陛下為安撫民心,竟生食之,我不求你也能有這樣的膽色,也不奢望你能有所幫扶,但最起碼,就不要給他們傷口上撒鹽,背地裡拖後腿了。”
太子靜默片刻,道:“受教了。”
“先前說了許多,卻是我失禮在先,然而一時義憤,卻顧不上了,”鐘意向他施禮致歉,道:“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殿下喜好儒學,也希望你真的能明白這句話吧。”
太子面有愧色,道:“居士此禮,我愧不敢當。”
“我今日委實累了,諸事繁忙,連停歇片刻的功夫都沒有,直到此刻,嗓子都是痛的,實在沒有精力再說下去了,”鐘意起身送客,道:“左庶子幾人,我是絕對不會放的,至於罪責如何,卻要看有司如何論處,殿下便打消相救的心思吧。”
她既送客,太子更無顏久留,嘴唇動了動,原是想說句什麼的,然而不知為何,最終也沒有開口,倉皇離去。
羅銳自門外入內,含笑道:“居士先前之語,振聾發聵,我觀太子頗受觸動。”
“鐫刻在骨子裡的本性,是改不了的,”鐘意搖頭道:“陛下英明睿智,皇後亦非凡俗之輩,太子畢竟是嫡長子,早年也是很被帝後與太上皇重視的,他們前前後後不知耗費多少心血,仍舊無法板正他的性格,這樣的人,哪裡是我一席話便能叫他改變的?”
“只看著他,我倒想起漢朝的惠帝來了,”羅銳聞言嘆道:“都說龍生龍鳳生鳳,可人的本性,真是天生的。”
“誰說不是呢,”鐘意眼睫一合,低聲道:“這次回去,怕就要改立太子了吧。”
羅銳亦是頷首,卻聽她道:“蔡滿與隋紹既已經被捕,便將這訊息宣揚出去吧,至於此後如何,便與我們無關了。”
“蓄意炸毀堤岸,導致黃河決堤,這是多麼大的罪責,天下憤然,別說太子殿下,即便陛下想要保住他們,怕是也很難,”羅銳道:“只是要叮囑定方一句,叫好生看管,否則不必等到長安的處置下來,怕就會有人去撕了他們。”
鐘意報以一笑:“罪過都是他們自己犯的,死有餘辜罷了。”
……
正如羅銳所料,有人蓄意炸毀堤壩的訊息傳出,對于丹州,乃至於黃河沿線諸州而言,絕對是晴天霹靂,民憤滔天,得知為禍之人乃是太子屬官,更叫天下非議。
長安已經有人上疏,悍然要求廢黜太子,以安民心,在丹州這等受水災嚴重之地,更是民憤暴烈,折沖府不得已,甚至調動了一千士卒前去衛護太子,更有人上萬民書,請求朝廷判處為禍之人極刑,以儆效尤。
此事已經上報長安,無論皇帝如何反應,都與鐘意暫時無關了。
丹州的情況在好轉,城中燒熱的人也在減少,可因為總數過大,現下局勢仍舊嚴峻。
鐘意每日早出晚歸,仍舊忙不過來,恨不能一個人劈成兩半用才好,即便是羅銳,幾日忙碌下來,也消瘦了一大圈,太子在住處蟄伏不出,不知是在懺悔,還是在想辦法,總而言之,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而秦王李政與他的屬官們,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抵達丹州的。
同一個時間裡,太子一系與秦王一系居然集中在了一起,也算是很罕見了。
李政在刺史府中見了一眾官吏,先問過此刻情況如何,聽聞基本被控制住,方才安心,打發走刺史,又去問懷安居士近況。
“居士近來都在城中看病,”侍從看眼昏黑天色,道:“再有一個時辰,估計就快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