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從別人口中聽說這事,已經是回宮之後,塵埃落定。
除去親信,誰也不知道他曾經年夜冒雪登山,只為見懷安居士一眼,所以傳話那人說的不甚詳細,只道是燕琅無禮,被懷安居士吩咐打斷了腿,又牽出他從前所作的惡事,大理寺八成要將他發配嶺南,對於沈複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卻一字未提。
李政手裡還提著馬鞭,慢悠悠的晃了兩下,才道:“父皇呢?”
內侍回道:“陛下因燕琅案緣故,起駕往大理寺去了。”
“因燕琅?他也配。”李政笑了一聲:“經邦之要,先論刑獄為重,新春之初,父皇當然要去大理寺看看。”
論及聖心,誰也比不上秦王,內侍連連頷首,以示贊同。
李政也不同他多說,順手將馬鞭扔給侍從,道:“走,咱們也去大理寺走一遭。”
皇帝的心思,其實正同李政所言一般,故而放在一年之初往大理寺去,將自己的態度展示給朝臣們看。
大理寺卿常寧,正是皇帝心腹之一,聞聽聖駕至,便出門去迎,其餘屬官則令各司其職,不必出迎。
他慣來能揣摩皇帝心思,這一次也不例外,皇帝見只他一人來迎,不怒反笑:“倘若臣屬大張旗鼓,列隊而迎,反倒失了朕的本意。”
常寧恭聲道:“聖明無過陛下。”
皇帝既到了大理寺,自然是要查探刑獄案例的,親自盛放案卷的內室去,隨口點了丙寅號的卷宗,令內侍取了來看,又叫大理寺將相關囚徒喚來,問及又無冤屈。
丙寅號有數十卷宗,案犯得知天子親審,諸多跪地,稱冤不已,皇帝側目去看常寧,後者臉皮上也有些掛不住,下跪稱罪。
“你是大理寺卿,主一司政務,不可能面面俱到,朕在諸多卷宗之中,也未曾見到你的名姓,”皇帝先出言勸慰,後天威震懾:“然而你身為上官,卻也免不了失察之罪,無論這些人是否有冤,不能令其心服口服,終究是辦案的寺丞無能。”
數十案犯之中,有過半人稱冤,還有十餘人靜立不語,皇帝心中微奇,道:“爾等便無話可說嗎?”
十餘人相顧無言,最後,有位年長些的道:“羅卿斷案,素無冤疑,我等心服口服,所以無冤可伸。”
皇帝眉頭微動,饒有興致的笑道:“你們的案子,皆是一人所斷?”
眾人應是。
皇帝心中大暢,向常寧道:“去取那位羅卿的卷宗來。”
因這樁事,大理寺勉強挽回些顏面,常寧微鬆口氣,親去取了卷宗,雙手遞與皇帝。
皇帝掃了一眼,眉頭便是一跳:“只兩月功夫,便官升兩級,自從七品議案主簿,至從六品大理寺寺丞?”
常寧心中有底,並不慌張:“元崇機敏,斷案素無冤曲,從七品小吏,著實有些委屈,臣便同屬官商議,升了他品階。”
皇帝輕輕頷首,細細看完,忽然笑了:“原是立本的高徒,去傳他來,這樣一位青年俊彥,朕很想見一見。”
話音落地,便有人通傳,言說秦王到了。
“青雀怎麼來了,”皇帝有些詫異,將卷宗合上,道:“外邊冷,快叫他進來。”
李政入得門去,目光在皇帝面上略過,忽然一笑:“父皇好像很高興?”
皇帝將卷宗遞給他,笑道:“新得了一位賢才。”
有內侍將方才之事說與李政聽,他翻罷卷宗,亦道:“此能臣也,從六品也委屈了,假以時日,未必不可出卿拜相。”
皇帝聽他說完,滿意道:“你不覺得他太年輕嗎?”
李政微微一笑,彎下腰去,低聲道:“父皇也比皇祖父年輕啊。”
皇帝伸手在他腦門上拍了一下,笑道:“不許胡說。”
李政也不在意,笑嘻嘻的直起腰,到皇帝身邊坐了。
羅銳精於刑律,在大理寺任職,正如魚得水,聽聞皇帝召見,他也不慌,按部就班的問安,便垂首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