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如塵點點頭,笑著道:“聽你的,我著手讓青溪安排就是。”
宋決聽她這麼說,微微彎起了唇角。
如此安靜了幾日,卻是另兩道訊息從孟家傳來。
首先便是孟如瑤的婚事定下了,婚期定在開年後的三月初九,對方是剛死了世子夫人的安平王府大房世子慕容準。
其次也是來自安平王府。
只不過這次換做三房慕容垣了。
孟如襄終於不再忍氣吞聲,想要與慕容垣和離。
慕容垣身居刑部要職,若是和離雖然沒甚影響,但在人口中始終是不好的,遂拒絕了孟如襄的提議。
孟如襄一怒之下,將慕容垣一紙告到了京兆尹衙門,但後來據說那狀紙還未遞到衙門,便被安平王夫人派去的人給截下了。
由此狀紙當中寫的什麼除了被噤言的那個僕從,以及安平王夫人母子,別無他人知曉那裡面藏著安平王府什麼樣的秘密。
當日慕容垣便書寫了和離書,卻是先送到了孟家,請孟家選一名見證者去安平王府,這樣表示兩家都認可了此事。
維持著表面顏面的孟老太太與孟安霖,一直忍了兩日都未撒開火。
待到孟如襄帶著嫁妝回了孟家時,沖天的怒意全部傾瀉而出,即便是趙姨娘又哭又跪在堂前,也沒能讓孟老太太的怒意散去半分,甚至讓人將趙姨娘送回了偏院,並派了婆子守著不讓她出來。
被罰跪在祠堂的孟如襄餓暈後,卻還是一反常態倔強著不肯認錯。
孟老太太又是生氣又是狐疑,便擯退四面,單獨與孟如襄待了一刻鐘。再出來後竟然怒氣全消,還溫和著口氣的讓人送吃的給她,但是依舊讓她罰跪三日,以作懲戒。
這可真是讓孟家一眾又驚又奇。
第二日裡孟老太太便讓人去安平王府,聲稱孟家自認七姑娘名聲有損,不敢玷汙安平王府的門楣,想將大房的這門婚事作廢,還請世子另擇良妻。
這轉變的態度不但震驚了孟家上下,更是讓孟如瑤與大太太如晴天霹靂砸在頭上。
孟如瑤跪在含頤院院裡的青石板路上,任是雨淋日曬這樣冷的天,也只想與祖母見上一面。
然而孟老太太從頭到尾就沒露過面,只說了句‘回去吧’便打發了她。
這樣好的一門婚事為何孟老太太忽然反悔了?孟如瑤與大太太百思不得其解,卻絲毫沒有頭緒。唯一能解釋的原因也就只有剛與慕容垣和離的孟如襄了。
孟如襄自小便與她不和,什麼事都力爭頭名,無論是衣裳穿戴還是飲食日用皆要高她一籌才算舒服,眼下她自己是與安平王府的庶子和離了,可她定然是因為看不慣自己即將入大房作世子夫人,才在孟老太太跟前說了什麼壞話,導致孟老太太臨時反悔......
一定是這樣。
跪求孟老太太三日也不得結果的孟如瑤是被人抬著回了賀馥院,又躺了整整一日才清醒過來。
醒來後便叫嚷著要尋孟如襄索命,據孟如穆的信中描述,孟如瑤那蒼白瘦削的模樣躍然紙上,甚至連她奔去碧音院尋孟如襄打架的場景都描寫的十分清楚,孟如塵彷彿都能想象出她們二人打架的場面。
兩個人又槓上了。
但事情還在發酵。
先是安平王府之前請的中間人定遠侯世子夫人孫氏上門急於問清原因,但只是被孟老太太幾句‘八字不合’、‘不敢高攀’給打發過去了。
被託以重任的孫氏不由地暗自咬碎銀牙。
這個老太婆!
若是真八字不合,早前不知多少日便提前知曉了;倘若真是覺得不敢高攀,怎麼會等到婚事都擬定下,婚期也定下了,才說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