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如襄卻沒有理會她,直接起身隨靈兒伺候她更衣。
鄭媽媽見她什麼話也不說,只知道作回去的準備,心頭一緊,卻又束手無策,很是著急,“三少奶奶,您這嫁進慕容府不過小半年,您這便回了多少趟孃家了?您自己沒覺得不妥,可若是大房那邊問起來,這可如何是好?”
“媽媽不必擔心,反正這也不是一兩次了,多一次也無大礙。”竹梅畫青的四角屏風後面傳來悉悉索索的衣料摩擦聲,以及孟如襄的聲音。
鄭媽媽原先是在莊子上做事的,伺候孟如襄並不久。
但自從孟如襄嫁過來這麼久,對於她的性格脾性已然算是略有掌握,她這般固執,鄭媽媽作為奴婢,且她已經是勸了又勸,自然是不敢再多說什麼,於是嘆了口氣,默默退下了。
孟如襄的馬車行駛到了長園大街的大道處,靈兒稟照她的吩咐出來告訴車夫:“不去孟家,去田豐街。”
“田豐街?”車夫驚訝,長籲一聲停下細問,“咱們不是去少奶奶孃家嗎?為何忽然要去田豐街?”
他原只是想問個仔細,誰料靈兒杏目一瞪:“田豐街的穆候府世子夫人是少奶奶的姐姐,如何不能去?讓你趕車便趕車就是,哪裡來的口舌去多問這些問題。差事辦好了,自然少不了你的賞。”
車夫聽說過這個三少奶奶的品行,眼下被靈兒這麼一通,自然是不敢再多說半個字,駕了車便趕緊往田豐街走去。
她到田豐街的宋穆候府時,門房的小廝一聽她的來歷,立即請了稍等,隨後快步小跑去洗墨軒稟告。
過不了半刻鐘,那小廝一路跑回來,恭恭敬敬地對著孟如襄行了禮:“奴婢恭請太太入門花廳歇息片刻。”
孟如襄跟著小廝從正二門一路往裡走,很快便穿過正府的院子,進入到一座名為‘洗墨軒’的院落。
院落不大,除了歇息用的內廂房,還有一間二進的會客廳,無論是擺件樣貌,一點都不雜亂,甚至帶著幾分獨有的韻味。
小廝將她帶進門後,便笑著退了下去,換之是一名面龐圓潤,笑起來卻十分招人喜歡的丫鬟贈端了茶碗進門。
茶是雨前龍井。
孟如襄雖然不愛好茶,但一瞧見便知這價值不菲,再看看四周,忽然就生出了孟家的女兒都趕不上孟如塵的一種見地。
孟如瑗嫁了胡副官,卻因為新成立的家裡大小不斷的事件弄得她分身乏術,最近也是因為有了身子才能稍微松活一些。
未嫁人的孟如穆便不用多說了,她都還好,至少嫁給了慕容逸,做了三房的正室......而孟如瑤出了那樣的事,已然是被那些外人看客流傳八卦,甚至背後說三道四,十分難聽。
唯獨這個三姐姐,從十二歲回長都開始,一聲不吭地做了半年乖女兒,最後卻是幾個姐妹當中婚事最為穩妥,往上走的人。
她正四處觀察著,從棉布簾子後面進來個人:“也不知五妹妹今日尋我,好生收拾了下才敢來見你。”
孟如襄在看到她的一瞬間,眼睛豁然一亮。
與在孃家的素淨不同,她此時外頭穿了一間白狐裘的風帽披肩,露出纖瘦的細腰與淨蜜合色的蘇繡襖裙,裙擺鑲連著並蒂荷花的繡面,走路時略微露出一雙海棠紅的鞋尖。
她面色紅潤,眉宇婉約卻又透著一股清明傲氣,一頭青絲被簡單挽起,梳了一個穩莊沉著的發髻,上面佩戴者一對白玉釵,看起來整個人又都是豔光四射,紅潤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