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哪裡的話,”孟如塵淡笑著表示不在意,“這也不算接風宴,只是大家一起用飯罷了,多些人也沒什麼講究,舅舅不必多想。”
“那就好,”元錦林笑呵呵道,隨後讓身後的幾個人上前一一與孟家姐妹打個照面。
一番介紹認識下來,總算也認識了。
來了一共三個人,高個子、檀色衣的叫王複舟,是宜陽人氏,他在十一歲時便是童生,十三歲時考為秀才,十四歲入舉人門,算是宜陽眾多學子裡頗為傳聞的一人。
只是他家裡為了供他讀書,連妹妹的嫁妝都挪用了,將妹妹送到大戶裡做了丫頭,這才有錢讓他繼續讀下去。
後來求助無門,求到了元家,元錦林見他天資聰穎,便破了例外將他收進書齋借讀。
另一名是個圓臉大眼的書生,名叫吳揚。
他年紀看起來與王複舟一般大,看起來是個機靈的人,只是一開口說起話來文縐縐的,像是個十足十的文人派頭。他家裡是周陽的,祖上是做煤礦生意,後來輾轉到了周陽定居,轉做起了綢緞蠶絲布匹的買賣,成了周陽數一數二的布莊大戶。
這商戶之門為末流,始終是想要一個能夠光耀門楣的後人,去京都會試,榜上有名,這樣便能光耀門楣。因此,花了好些力氣買通關系託人敲了元家的門,又得元錦林看中後才點了頭。
最後一個比起前兩個年紀小得多,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年,但是說起話來卻是從容不迫,穩重沉實,哪怕是元錦林的故意提問,他也是一笑蓋之再作答,在三人中雖然不是最出色的一個,卻是最讓人影響深刻的那個。
孟如塵注意到,席上趙氏的眼睛時不時瞟向那個少年,一會笑眯眯地看著他說話,一會又滿意的點點頭.......
這是什麼意思?
一頓飯吃的是莫名其妙。
送元老太太回了含綠院,孟如塵與孟如穆也回了清涼院。
乳孃將成暉、如蘭抱來給她們瞧。
孟如穆拿了撥浪鼓在如蘭眼前晃悠,她一雙大眼睛也滴溜溜地跟著轉,像是十分好奇的模樣。
孟如穆也逗得開心,“三姐姐你看,如蘭對撥浪鼓很有興趣呢!”
孟如塵也難能好心情地湊過去,見如蘭的大眼睛好奇地看著自己,忍不住伸出手捏了捏她的小臉。
另一邊的成暉卻打了個哈欠,便馬上合上眼睛睡過去了。
孟如穆失笑:“也不知成暉的性子像誰,怎麼這麼愛睡。”
想起成暉出生時跟小貓一般大小,連哭也是沒個動靜,她忍不住伸手將他抱在懷裡。
孟如穆見她這般動作,知曉她是心疼體弱的成暉,於是寬慰道:“雙生子難免有強有弱,成暉能平安活下來已是不錯了,三姐姐別多慮了。你瞧成暉如今不是健健康康地長大了嗎?”
雖然成暉、如蘭只是她的弟妹,但在她的眼裡,他們就如同她的孩子一般,親眼看著她們出生,到這些日子來慢慢長大,孟如塵已然對他們有了母愛一般的深厚感情。
她憐惜地看了眼安穩睡在襁褓裡的成暉,笑著道:“你說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