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孟老太太的壽辰是在六月初三,離如今還有半個月的日子。
孟如塵正與青溪商討著送什麼禮合適,左一樣右一樣都被否決了,這時進屋的明珠插嘴:“小姐真是糊塗了,紫竹姐姐是從老太太屋裡來的,老太太喜歡什麼您一問她不就知道了嗎?”
孟如塵一怔,反應過來後也是笑了,讓明珠趕緊將紫竹喊來細細祥問:“方才我與青溪商討著送祖母的壽禮,竟忘了有你這麼個“知情人”在,這才趕緊想著叫你來問一問。”
“奴婢在含頤園只是二等的,也算不上知情人,”紫竹一聽也是笑了,想了想又才說:“不過奴婢在含頤園侍候這麼些年,也沒見著老太太特別喜歡什麼,唯獨……唯獨喜歡針線上的事物。但含頤園的丫頭包括府裡的針線班子裡都沒幾個的女工入得了她老人家的眼,只有西城順府街的素繡坊的韓家娘子有一手好繡技,老太太平日裡好些個內外大小衣物都出自這位娘子之手。”
明珠迫不及待道:“那還不好辦,咱們直接向素繡坊定幾套內外衣物作壽禮、再指定要韓娘子操針繡不就行了?”
“恐怕不成。”紫竹果斷否定,“要是在幾年前這位韓家娘子確實沒什麼名氣,也容易定下來,但如今她的素繡坊已是名聲大噪,不同於以前,別說幾套衣服,哪怕只是一套也得排著日子等著她做,因此此法是行不通的。”
這樣一來唯一的這條也就不是法子了,於是屋裡沒人敢再說話。
突然孟如塵道:“如今去訂做也趕不及了,既然祖母喜歡繡活,不一定就要做衣服,咱們可以做其他的。”
紫竹很快轉過彎來,笑道:“奴婢怎麼沒想到,三小姐說的是,也可以做其他的東西,”不過她很快又犯難,“可要做什麼東西才能做得了壽辰賀禮呢?”
孟如塵不說話,起身去了書案邊吩咐明珠研磨、青溪鋪紙,狼毫筆吸飽了墨汁,她提筆毫不生澀地在紙上寫下一個大大的壽字,字型渾然一體,圓潤有度,很適合她一直以來的柔順形象。
“咦?這不就是壽字嗎?”明珠認出來,疑惑不解地問道。
孟如塵依舊不說話,抽開另一張紙,在上面又寫了個壽字,只不過這個字比方才的字型又有所不同。幾個丫頭越看越驚奇,孟如塵也來了興致,提起筆一口氣便寫了許多各式各樣不同字型的壽字,直到案桌上鋪不下更多裝字的紙頁了,這才擱下了筆。
“奴婢知道了,”明珠頗為得意地笑了,“小姐是想繡一副百壽圖是嗎?”
孟如塵笑著點頭,但很快又說:“本來這是我的心意,應當由我我一個人做,但如今離壽辰不到半月,我一人也確實做不下來,聽聞紫竹你的針線也很是不錯,不如幫我一同做吧。”
沖著她是正經的嫡小姐,哪怕是老太太院裡出來的丫頭,主子也都會將剛入門沒幾日的丫鬟晾上一晾。而這位三小姐卻似乎十分信任她,不但要一碗水持平將內室大丫頭的位置交給她,而且如今還要讓她幫忙繡壽圖,這個不是一般的恩典,這說明瞭兩點:一是或許孟如塵已決定信任她;二是真的柔順乖巧,對於老太太送的人不能輕易怠慢。
但在紫竹看來,這位三小姐非同一般的閨閣女子,從她眼神舉止中的淡然與坦然,她已在心裡暗暗將這兩點隱去。
“小姐哪裡的話,奴婢針線也不是多好,在奴婢看來,可趕不上外院的那位緋衣姑娘呢,不如讓她來幫小姐吧。”
孟如塵倒是沒想到紫竹竟然婉言謝絕,而且還在這話頭上將素月推了出來。
她笑了笑,說:“你瞧,我真是記性差,都忘了素月是我這院兒針線最好的了,不過,素月要來,紫竹你也要來。咱們今兒就將壽字的模樣定下來,再尋塊適合的料布上繡繃,明日咱們就動針。”
紫竹愣了一愣才應道:“是。”
擇日不如撞日,孟如塵這邊寫了更多不同字型的壽字,而紫竹與素月那頭從小庫房裡翻了一匹上等的紅頤料布,一主倆僕又緊接著商討了半日,這才定下了最後要繡的壽字圖。
————
雖然孟老太太不讓孫子孫女們去早晚請安,但孟如塵得了空依舊還是會去含頤園坐坐,偶爾也會碰到孟如瑤與大太太一同來問安,孟如塵該做的規矩也都是做齊了的,絲毫不差。
壽辰越來越近,大太太隔個兩日就會與孟老太太稟報府裡的預備工作,不知什麼原因,孟老太太藉口身體不好,也免了大太太的問安。
但孟如塵知道孟老太太身體不好是為何,是孟家的姑奶奶孟嫻。
前幾日裡,從江蘇來了人送信,信中說孟嫻思母成疾,加上又勞累傷神,轟然病倒了。
孟嫻是孟老太太的唯一的女兒,嫁給了任江蘇候補道署江南鹽巡道的李晏松,如今跟著丈夫在任上,與孟府也只是書信來往,自去了江蘇任職就沒回來過。
要是沒記錯,自孟嫻此次的一場大病,丈夫除了體恤她,也有回來的意思,於是向朝廷請奏回長都。
緊接著在壽辰前幾日老太太就會收到孟嫻送來的家書,跟著下月就會回長都。
孟府的飛黃騰達可少不了這位姑母的關系,由於她的嫡子李賀州得了長樂公主的垂青做了駙馬,才使得孟家能搭上與安平王這樣皇親貴渭的婚事,這全靠了孟嫻在從中的穿針引線。
前幾日的孟老太太還未知曉女兒要回來的事,只看信中提到孟嫻病了,而又遠在千裡幫不上半點,只有幹著急,自然心煩誰也不想見。而這幾日裡孟如塵去含頤園,孟老太太的精神也是恢複了幾分,隱隱還能看出點高興,猜想應當是已經收到了江蘇遞來的報信。
日子一天天近了,孟如塵也減少出院的次數,力求趕在壽辰前幾日便繡好百壽圖。紫竹頭天進院就得了這樣長臉的差事,自然也是十分的上心。最後與素月一併,三人緊趕慢趕,夜裡挑燈,終於在壽辰前一日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