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如塵心中一笑,不知?我看你們就是掐點來的!
元府是宜陽世族,亦是有名的書香之族,最忌諱妻妾成群這樣的穢亂,對子女亦是起榜樣作用。因此關於子女婚事卻是祖上一早定下的規矩。
元府大房趙氏育有一兒一女,即便是平妻亦是元老太太逼著大舅元錦林去迎回來的。
二房元固林原配未有子嗣便故去,三月孝期後便再續弦,而後生下一子。
而元府先祖定下的規矩則是遵循:男子娶賢不娶貴,女子嫁低不嫁高。
由此元府裡的小姐們都擠破腦袋都想嫁給秦府的嫡子,要是不主動爭取,以後指不定嫁什麼小門小戶呢。
可不是麼,秦府一向府內和睦,嫁過去便是掌家長媳,且秦府四十無子納妾的規矩,亦是沒有妾室庶子添亂煩心。小姑子過幾年是嫁外人,丈夫即將庭試,最少庭試後亦是個吃俸祿的廷員,這樣的好親事誰不眼熱。
前世在元府住了這麼多年,便看著大房三姐妹明裡暗裡爭奪秦府長媳的位置。
大房嫡女元江江恨的這倆姐妹簡直入骨,奈何雙生女的母親是能與她母親平起平坐的平妻,她亦是素來不喜去老太太跟前獻媚,元念念元青青姐妹嘴巴一向乖巧甜蜜,也更是不介意兩女一夫的。
但女孩家在家裡說不上話,也是不能隨意議論自己的婚事,倆姐妹便迂迴著主意,常常到老太太處獻殷勤。
也是因此孟如塵更不願意去含綠院了,亦是自心底不喜這倆姐妹。
後來預備回長都時,這倆姐妹亦是快十四了,而秦府嫡子秦遠是要上長都考試的,自也是不能娶妻分心拖累的。
元府大房那邊匆匆讓媒人仔細尋了七八戶門楣不高但都亦是不能小瞧的人家,平妻孟氏又在七八戶裡相看,一人一家皆定了門戶不高的門族,這便由著祖上的規矩算是下嫁了,聽說是平妻孟氏的意思。
如塵細細想來,這孟氏思慮倒周全,知曉這姐妹倆心氣不高,膽子也不大,倒是小聰明一大摞。這樣的女兒擔不起大門大戶的掌家,倒不如嫁個庇佑在元府下的小戶,她們亦是好過些。
但眼下這倆姐妹哪裡知曉她們母親為的打算,只聽說秦玉過府,便一心討好她,只是一味撿了好聽話來逗開心。
秦玉心底不喜歡這倆姐妹,但只要進出元府始終是要見到的,想起母親叮囑的話,亦是忍著心中的不耐煩聽她倆說話。
此時正巧倆姐妹有個間歇,李媽媽端了小桌來放在孟如塵被面上。明月提著食盒進來,見過眾人行過禮後,麻利地將食盒裡的東西擺在桌上。
“方才老太太使了珠明姐姐提了小食過來,說是小姐高熱才褪去,想是沒什麼胃口的。特地吩咐廚房熬了小米南瓜粥,還有開胃的醃青瓜和幾樣小菜,還囑咐了要慢慢吞嚥。”
聞言倆姐妹頓時不再說話,只是起身道:“秦姑娘再陪表妹坐會吧,我倆還要去含綠院侍奉祖母,就不再多打擾了。”
孟如塵與秦玉客套著回了句,兩人便匆匆帶著丫鬟離開了。
待兩人走後,孟如塵與秦玉有感應似得相視“撲哧”一笑。
“姨祖母真是貼心,知曉我一向煩她倆。看她倆著急的,裙子坐起褶子了都沒理一理。”
秦玉頓時笑的不能自已,露出白吟吟的牙,
孟如塵嗔怪:“還說別人,你不也是孩子氣麼?”
兩人又說了會話,約定了五日後去浣溪山,秦玉帶著侍女淩慧告辭離開了。
第二日裡,孟如塵高熱褪去,頓時感覺身上輕松許多,用過早飯後,一頓梳洗打扮只帶了明月便往含綠院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