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者的出現,則為1011賽季的一筆大交易埋下了伏筆,別忘了,掘金的當家球星卡梅隆·安東尼也同屬黃金一代,他同樣對總冠軍充滿了渴望。
另外,關於金州勇士,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簽約,那就是他們簽下了nba歷史上第一個美籍華裔球員,10年的落選秀,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傑瑞米·林,天朝球迷更熱衷於稱呼他為林書豪。
三、達拉斯小牛將埃裡克·丹皮爾、馬特·卡羅爾、埃杜阿多·納胡拉交易到了山貓隊,換回了泰森·錢德勒和阿歷克西斯·阿金薩。
同時馬克·庫班也沒有讓身處自由市場的德克·諾維茨基等太久,四年8000萬米元完成了和德意志戰車的續約。
銀角大王不會離開的達拉斯,一來是因為德意志人很喜歡待在達拉斯的感覺,懶得四處漂泊,另一方面,庫班對他也是真愛,要知道諾維茨基本人是沒有經紀人的,這在商業如此發達的nba,同樣是一件極為神奇的事情。
當然,生性低調的德意志老司機還有更加傳奇的故事,他那位擁有八個假名,到處行盜的前女友克裡斯托弗·泰勒就不用再提了,在沒人注意到的情況下,諾維茨基在10年的2月,還認識他未來的妻子——傑西卡·奧爾森。
順便說一句,奧爾森是個黑人。
天王就是天王,果真不走尋常路!
四、芝加哥公牛在自由市場拿下卡洛斯·布澤爾,這大概是今夏最後一件大新聞了。
猶他新雙煞終於解體,鹽湖城終究留不住超級明星,像斯托克頓和馬龍那樣20年如一日的在同一支球隊打球的狀況,恐怕再也不會在這個浮躁的聯盟出現。
布澤爾的出走,意味著傑裡·斯隆的掌控力正在不斷下降,德隆·威廉姆斯大概是鐵鼻子最後的指望。
明年夏天,德隆的合同也將到期,一旦爵士留不住自己的當家控衛,也就意味著他們這些年的球隊建設將會徹底的土崩瓦解。
同時,芝加哥公牛也是今夏球員轉出轉進最為頻繁的一支球隊,合計自由簽約和交易兩部分,他們總共和奇才、爵士、太陽、火箭、勇士五支球隊發生了關聯,為了建設以德裡克·羅斯為核心的新球隊,公牛的管理層也是拼了!
五、孟菲斯灰熊完成了對於魯迪·蓋伊和託尼·阿倫的簽約。
前者不必多說,蓋伊本來就是灰熊建隊基石的一部分,託尼·阿倫則完全是被凱爾特人的小氣給逼走的。
對於這麼一個連續兩個賽季排在防守效率榜第一位的球員,丹尼·安吉居然連一年300萬米元的合同都不肯給他,結果灰熊一份3年970萬米元的合同,順利的摘下了這位防守悍將。
這筆簽約日後被許多灰熊球迷認為超值,而不少凱爾特人球迷則認為丹尼·安吉犯了大錯。
真是如此嗎?
讓我們看看丹尼·安吉到底為什麼敢於在今夏放棄託尼·阿倫?
理由很簡單,他簽下了今年的19號新秀——艾弗裡·布拉德利。
不得不說,在沒有人注意的地方,丹尼·安吉已經在為重建綠凱悄悄的做著準備工作。
綠凱三巨頭年紀都大了,他們能不能在季後賽搞不定亞特蘭大老鷹,甚至於能不能攔住野心勃勃的邁阿密熱火都未可知,留一個託尼·阿倫未必就有太大的意義。
10年夏天的交易市場太過瘋狂,大牌太多,以至於讓人目不暇接,根本來不及分辨其中蘊藏的深意和故事,有些目前看來毫無影響的交易,甚至會牽扯到未來的聯盟格局。
有一句說一句,阮二牛對鷹隊在今夏的表現並不算滿意,不管怎麼看,一支王朝球隊都不應該是一副不聲不響的操作狀態。
但亞特蘭大老鷹的球市畢竟太小,指望布魯斯·利文森和邁克爾·吉隆拿出大錢來完成交易,同樣是一件難度極大的事情。
就在二牛和鷹隊眾將一一回到亞特蘭大,準備備戰1011賽季的時候,阮二牛本人卻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說是球隊兩位老闆想要約他去打高爾夫球。
陽光,湖水,一望無際的草坪,高爾夫球杆,還有白色的電動車。
一切的一切都彷彿回到了三年前,阮二牛剛剛來到亞特蘭大時,球隊老闆就在這塊場地接見了這位探花秀。
三年過去了,阮二牛超額完成了他和兩位球隊老闆的約定,帶領亞特蘭大老鷹建立了三連冠王朝,他本人也成了nba當之無愧的現役第一人,這一切都讓老鷹隊的商業價值在短時間完成了翻倍的增長。
布魯斯·利文森幾乎是主動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快步走到二牛面前和球隊領袖完成了擁抱,一點都看不出球隊老闆對於員工的倨傲。
事實上,球打到二牛這個份上,鷹隊的老闆也確實不敢在以主上自居。
要知道,就在上賽季中段,尼克斯老闆多蘭稍微在媒體前說兩句要帶走阮二牛的話,這邊利文森立刻就緊張了起來,各種巴結二牛,期望他不要離開鷹隊。
阮二牛對於老鷹隊,甚至對於整個亞特蘭大來說,都是一份巨大的資産,從會計學的角度來說,沒有人會對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産生懈怠。
“卡夫,不知不覺已經三年了,我們有多長時間沒有一起打高爾夫了?”邁克爾·吉隆也走上前和二牛握手、擁抱,在將二牛引入座位之後,笑著問道。
阮二牛也笑道:“吉隆先生正是貴人多忘事,我們在今年3月,賽程不太緊張的時候,還一起打過球。”
邁克爾·吉隆以掌加額,點頭說道:“真是年紀大了,記性確實不行了!”
三人閑聊一陣,二牛看出兩人確實是有事要說,便直截了當地問道:“利文森先生,吉隆先生,你們可以有話直說,我們在一起共事三年了,我是什麼樣的人,相比你們都非常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