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誰能阻止亞特蘭大老鷹?
這是整個聯盟都在思考的問題,從球隊的打法和配置來看,鷹隊簡直就是一支跨越時代的球隊。
盡管一再有專家認為鷹隊打得並非是太陽式的小球戰術,但在大部分人看來,注重攻守轉換的亞特蘭大老鷹就是一支標標準準的小球隊伍。
或者說,鷹隊的目前的陣容配置無限接近於當年帕特·萊利的暢想:將6尺9寸的阮二牛放在5號位,6尺9寸的月食放在4號位,6尺7寸的三文魚放在3號位,6尺7寸的囧囧森放在2號位,也就畢比和德拉季奇的身高不符合萊利所謂2米左右的標準。
單看鷹隊陣容,無論前後場,幾乎人人都可以持球進攻,而且除了月食以外,人人都有一手不錯的遠投能力。
這和以往人們印象中的球隊有很大區別,就算是當年那支72勝的芝加哥公牛,也沒有辦法在球場上找到這麼多的投籃點。
而與傳統的小球球隊相比,亞特蘭大老鷹的攻堅能力又是那麼的出色,無論是二牛的低位單打能力,還是喬·約翰遜的持球進攻水準,都可以稱得上巨星成色,更不用說,由他們帶來的進攻體系。
為了研究和對付老鷹,目前的聯盟同時出現了兩種不聲音:
一、堅決不認同鷹隊的打法,他們只是運氣好而已。
持這一觀點的專家和媒體認為,但凡現在的籃球隊中出現一個巔峰四大中鋒式的內線,鷹隊這樣的打法就會受到猛烈的沖擊。
另外,阮二牛的最佳防守球員資格也應該受到質疑,雖然他的個人防守效率很高,但是從全隊的失分來看,亞特蘭大老鷹竟然僅僅低於金州勇士,位列聯盟倒數第二。
只是這幫人全然忘記了鷹隊冠絕聯盟的場均淨勝分,以及自6869賽季後,聯盟頭一次出現單季場均20+籃板的球員。
自威爾特·張伯倫、比爾·拉塞爾、傑裡·盧卡斯、內特·瑟蒙德四人之後,阮二牛成了歷史上第五位的單季場均籃板球上20的球員,要知道,在現代籃球體系下,這早已被稱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要知道,就算是當年一心搶籃板,場均18+的籃板的羅德曼都離這個資料有距離。
當然,隨著老鷹王朝的一步步逼近,再不願意麵對現實的人也開始反思起了自己的預想,任何時候,實踐都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於是第二種聲音漸漸佔據了上峰。
二、堅決贊同鷹隊的打法,他們就是未來籃球的發展方向。
包括帕特·萊利、德安東尼等人都是這一觀點的支持者,無論如何,小球都將成為聯盟的風潮和未來。
鷹隊的兩連冠和即將建立的王朝,就是這一觀點的最好論據,沒有任何一支球隊是能靠僥幸奪得總冠軍的。
一次總冠軍還可以說是有運氣成分,連續第二次,甚至連續第三次奪冠,那這支球隊就必然有其他球隊不具備的超強優勢在。
事實上,聯盟也一直在想辦法削弱老鷹,就好像湖人王朝最輝煌的時候,聯盟就為限制超級中鋒,修改了規則,制定了允許聯防和防守三秒。
至於聯盟是不是專門為了對付巔峰鯊魚的,嘿嘿,這就要見仁見智了。
不過,聯盟真想要找一種對付二牛的規則,可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