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秘境·第一節:儒門禁地
億萬年後,孔廟國子監已成廢墟。
張無用靴底碾過龜裂的“進士題名碑“,碑上鎏金姓名早已風化,唯餘“光緒六年“四字泛著詭異的青綠磷光。他抬頭望向辟雍殿——這座象徵“天圓地方“的皇家學府,此刻殿頂琉璃瓦竟全部倒懸,如同無數張咧開的嘴,在月光下滲出黑血。
“哥,鎮龍璽在發燙。“張無咎按住腰間震顫的玉璽。璽底“奉天敕命“四字正滲出金液,在地面腐蝕出《論語》殘句:“子不語怪力亂神“,而每個“不“字都被血鏽覆蓋。
突然,三百具身著儒袍的乾屍破土而出!它們脖頸掛著國子監“監照“玉牌,眉心卻釘著焚天宗的青銅釘。釘尾血線交織成巨大“卍“字,將兄弟二人拖入幻境——
這裡是大清光緒六年的祭孔大典。
辟雍殿前,監生們齊誦《孝經》,可每句末尾都詭異地變成焚天宗咒語。張無用看見龍椅上坐著個穿十二章袞服的“皇帝“,龍袍下襬卻露出火雲紋靴——正是紫禁城地宮見過的焚天宗主裝扮!
“破幻!“張無用咬破舌尖,精血噴在鎮龍璽上。璽光炸裂的剎那,整座國子監開始崩塌,露出真實景象:
辟雍殿的環水早已化作血池,池底沉著歷代狀元骸骨。他們掌骨死死攥著腐爛的考卷,墨跡扭曲成“千印歸一,混沌重臨“八字。而懸浮在血池中央的第三枚九霄印碎片,正被十三經刻石組成的鎖鏈禁錮,每塊刻石都刻著被篡改的《大學》:“在親民“變成了“在祭混沌“。
“小心碑林!“張無咎軟劍疾揮。198塊進士題名碑突然拔地而起,碑上姓名滲出黑血,凝成劉墉、紀昀等大儒殘魂。這些本該正氣凜然的儒門英靈,此刻卻結出“文曲誅仙陣“,以硃筆為劍、以策論為咒,鋪天蓋地刺來!
最致命的一擊來自“觸奸柏“。這株傳說能辨忠奸的千年古柏,樹皮突然剝落,露出樹幹內鑲嵌的青銅面具——與尸陀林主臉上的一模一樣!柏枝如蟒蛇纏住張無用咽喉,樹洞深處傳來光緒帝的聲音:“朕...當年用真龍血脈...才封住它...“
“用這個!“張無咎甩來半片龜甲。這是他們在雍和宮地宮所得,甲面刻著《周易》賁卦,此刻正與鎮龍璽產生共鳴。張無用將龜甲按在樹身,卦象突然活過來般遊動,組成全新讖語:
“九霄印非鑰,乃餌也“
柏樹轟然炸裂。紛飛的木屑中,兄弟二人看見更恐怖的真相——那些監生乾屍的胸腔裡,跳動的不是心臟,而是迷你版的九霄印碎片!
第三秘境·第二節:辟雍幻劫
血池翻湧的剎那,十三經刻石鎖鏈驟然繃直。張無用瞳孔驟縮——那些刻石表面浮現的《論語》經文,每個“仁“字都扭曲成焚天宗的火雲紋!
“文心種魔!“張無咎劍鋒挑開襲來的血浪,浪花炸裂處竟浮出三百監生殘魂。他們青白的面孔突然裂開,口腔裡爬出黑甲蟲,蟲背上刻著“八股取士,實為飼魔“的蠅頭小楷。
血池中央的九霄印碎片突然倒懸。碎片折射的光束在辟雍殿穹頂交織,映出光緒六年恐怖真相:焚天宗偽裝成國子監祭酒,將真印碎片熔入“辟雍銅鏡“。每逢朔望日,監生們對鏡整冠的倒影,竟被銅鏡吞噬成混沌養料!
“破!“張無用引鎮龍璽砸向血池。璽光與血水相撞的瞬間,整座幻境突然坍縮成一方硯臺——這竟是乾隆御賜的“松花石龍紋硯“,硯池裡沉著半截焦黑毛筆,筆桿刻著紀曉嵐的絕命詩:
“字字泣血寫不盡,此身早墮鬼門關“
毛筆突然自燃。青煙中浮現出“觸奸柏“的樹靈,它枯萎的枝幹上懸掛著七具屍體——正是當年發現真相的翰林學士!他們的舌根被青銅釘貫穿,釘尾繫著硃砂寫就的《四庫全書》殘頁,頁首赫然蓋著焚天宗的“混沌火印“。
“哥,看池底!“張無咎劍尖挑起塊龜甲。甲背《周易》卦象正在重組,最終定格在“坎為水“卦,而爻辭竟被篡改為:
“習坎入坎,九印噬主“
血池突然沸騰。十三經刻石鎖鏈崩斷的剎那,九霄印碎片迸發刺目血光。光中浮現光緒帝虛影,他龍袍下襬滲出黑血,掌心託著半枚染血的“翰林院印“——印鈕蟠龍的眼珠,正是失蹤的第三枚真印碎片!
“原來如此...“張無用抹去嘴角血沫。鎮龍璽突然自動飛向血印,兩印相撞時炸出《永樂大典》的書頁暴雨。每張紙頁都寫著監生們的遺言,而所有墨跡最終匯聚成血字:
“智化寺銅磬“
第三秘境·第三節:進士題名劫
198塊進士題名碑轟然炸裂,飛濺的碎石在空中凝成《論語·為政》全文,每個“政“字卻扭曲成焚天宗血咒。張無用靴底剛觸及碑林中央,地面突然浮現會試考卷——墨跡化作鎖鏈纏住他雙足,卷首硃批“狀元及第“四字竟滲出黑血!
“是文心種魔!“張無咎劍鋒挑開考卷,露出碑底鎮壓的青銅匣。匣面以館閣體刻著“光緒六年春闈密檔“,內裡卻裝著半截焦黑舌骨,骨上密密麻麻全是監生們用齒痕咬出的《大學》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