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合起書本後,趙暢又遞出了一本書,這本書上記錄著,趙暢控制的地方的百姓生活狀況。
曹操稍微看了一下,神情比看到法律的時候更加動容,不知道書上所寫的是真是假。
如果是真的,曹操覺得太過恐怖了。
他雖然連年徵戰,但是自認在內政上也沒有落下,百姓的生活水平肯定是不能和太平盛世相比,但是比起其他地方肯定要好的。
至少在他發起屯田制後,雖然收的賦稅更高,但是已經很少有百姓餓死了。
兗州豫州的百姓生活,也是日漸趨於穩定,說不上富足,但是肯定比黃巾起義後的日子要好。
可是趙暢這邊上寫的是什麼?
百姓只要交一成的稅收?
每個百姓一年能有這麼多的收入?
這些百姓是活在亂世嗎?
就是太平盛世的百姓,生活水平也沒有這麼好吧?
曹操感覺這是趙暢編造的,他不相信。
但是趙暢展示給曹操看的,都是最真實的,趙暢就是要讓曹操看清雙方的力量差距,不要再做無謂的抗爭。
趙暢的各項政策都在不斷推行中,隨著時間,各項政策會越來越全面,百姓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他和曹操的實力差距會越來越大。
特別是趙暢的教育事業,已經開始全面實施,以後的百姓不再愚昧。
就算是種地的,也知道該怎麼做,可以提升産量,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的做原因是什麼。
工匠也會自己不斷去創新,發明一個個新鮮的物件。
這樣的成績,曹操不信,趙暢認為很正常,作為梟雄,曹操不可能別人說什麼都信,而且還是敵人。
趙暢也沒想著,曹操讓曹操馬上答應自己,趙暢甚至沒有提出要和平解決。
只是表達了自己不想在傷及無辜百姓,以及像曹操展示自己的實力,和未來規劃。
這次會面之後,曹操肯定會派人去證實趙暢所言真假,甚至他自己會親自前去。
大家本來就是一個國家的人,何必非要分出生死。
趙暢已經向曹操釋放出自己的善意,接下來就看曹操如何選擇了。
雖然趙暢不想看到更多的百姓、士卒因為戰爭而死。
但是到了現在,就算是要爆發大戰,趙暢也不會退縮。
退了,那麼他這些年所做的就全都白費了。
趙暢早已明白,很多是事情想要達成,傷亡是為絕對不可避免的。